2025-11-14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 Valve 推出面向客厅的高性能小型主机 Steam Machine,运行 SteamOS,强调开源与用户自由以对冲可能的 Windows 封闭化。
- Steam Frame 是一款开放的无线轻量 VR 头显,支持独立运行与高性能流媒体、眼动追踪的 foveated streaming 以及 ARM Linux 平台扩展。
- Google 推出“开发者验证”以减少冒名发布恶意应用,要求实名注册并提供学生/业余账户与高级流程,正逐步扩展早期访问并收集反馈。
- 文章认为 Valve 通过开放的硬件与 SteamOS 推出多款设备,可能在本世代主机竞争中建立长期优势。
- Project Euler 是通过递进数学与编程题目提升能力的线上平台,但其在求职价值与被大型语言模型替代方面引发争议。
- OpenAI 发布 GPT-5.1 两个版本(Instant 与 Thinking),在对话亲和力、复杂推理与编程能力上均有提升并优先推给付费用户。
- 支付公司 Checkout.com 遭勒索组织入侵,确认为第三方云存储管理疏漏,拒付赎金并将原拟支付款捐给网络安全研究机构。
- ShaderToy 上的“Human Fovea Detector”实时着色器模拟人眼中央凹的清晰聚焦效果,兼具教育与艺术价值但可能对光敏人群有风险。
- 英国铁路私有化导致系统碎片化、协调与成本问题并损害公共利益,尽管部分回归国有但修复代价巨大且需长期努力。
- 作者控诉急救调度与制度性延误导致其父突发心梗未能及时获救,揭示急救体系的致命缺陷。
Steam Machine:专为游戏打造的高性能小型主机 (Steam Machine) #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ale/steammachine
Steam Machine 是 Valve 推出的一款专为游戏优化的小型主机设备,旨在提供强大且便捷的 PC 游戏体验。它采用 SteamOS 操作系统,专为游戏设计,具备快速休眠与唤醒、云存档等功能,同时保留了 PC 的灵活性,用户可自行安装软件或更换操作系统。
设备外形小巧,约为 6 英寸(约 160 毫米)立方体,可放置于电视下方、桌面或隐蔽角落。运行时安静低噪,即使在高负载下也能保持稳定。配备丰富的接口,包括 1Gbps 有线网卡、DisplayPort 1.4、HDMI 2.0、一个 USB-C 和四个 USB-A 接口,支持多显示器和外设连接。
硬件方面搭载定制 AMD 桌面级 CPU 和 GPU,支持 4K 分辨率下以 60 FPS 运行游戏,配合 FSR 技术提升性能表现。提供 512GB 和 2TB 两种存储版本,均支持通过 microSD 卡扩展存储空间。
内置双频 Wi-Fi 6E 和蓝牙 5.3,配备专用天线,支持低延迟无线连接。电源集成在机身内,无需外接电源适配器。设备还配备可自定义的 LED 灯带,用于显示下载进度等系统状态,支持多种颜色与动画效果。
Steam Machine 专为搭配 Steam Controller 设计,内置无线适配器,支持无遥控器(puck)配对,可实现从沙发上唤醒主机。同时具备强大的流媒体能力,可作为主机将游戏串流至 Steam Deck、Steam Frame 或其他支持 Steam 或 Steam Link 的设备。
此外,Steam Machine 已加入“已验证”认证计划,帮助玩家了解游戏在该设备上的运行表现。设备不仅适用于游戏,也支持日常计算任务,真正实现“游戏与 PC 的融合”。
HN 热度 2623 points | 评论 1258 comments | 作者:davikr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404
- Valve 正在通过 SteamOS 和硬件产品布局,试图打造一个独立于 Windows 的 Linux 游戏平台,以应对未来 Windows 可能的封闭化趋势。
- Valve 对微软在 Windows Store 等封闭生态上的动作视为生存威胁,因此长期投入 Linux 游戏生态作为战略对冲。
- 有观点认为,Gabe Newell 从 1996 年离开微软起就已开始布局,其长期战略目标是通过游戏业务挑战微软,这一计划已有近 30 年历史。
- SteamOS 的发展并非短期尝试,而是自 2013 年明确宣布“Linux 和开源是游戏的未来”以来,持续投入研发的长期成果。
- Valve 在 2010 年代初就已推动 Steam 原生运行于 Ubuntu,展现了其对 Linux 平台的坚定信心,即便当时 Wine 技术尚不成熟。
- 有评论指出,SteamOS 的出现已促使其他厂商如联想推出搭载 SteamOS 的设备,表明该生态正在逐步扩展。
- 尽管 SteamOS 在 API 层面难以超越 DirectX,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开放、用户自主选择的操作系统环境,这与微软的封闭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 Valve 强调用户自由,允许安装其他操作系统或应用,这种尊重用户选择的态度在当前科技行业中极为罕见。
- 有用户调侃,Windows 在移动设备上的失败,本质上是其自身封闭策略的问题,而 SteamOS 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 一些评论认为,SteamOS 的愿景已部分实现,其战略并非理论推测,而是已有实际产品和市场反馈支撑。
Steam Frame:专为 Steam 库打造的无线轻便 VR 头显,支持 VR 与非 VR 游戏,具备独立运行能力 (Steam Frame) #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ale/steamframe
Steam Frame 是一款专为 Steam 库设计的无线、轻便的 VR 头显,支持 VR 与非 VR 游戏,具备 stand-alone 运行能力。设备采用轻量化设计,前后配重均衡,佩戴舒适,无需复杂设置即可快速启动游戏。
核心亮点包括:
- 6GHz 无线适配器与双无线电技术,确保 VR 与非 VR 流媒体稳定传输,避免带宽竞争。
- 引入 Foveated Streaming(注视点流媒体)技术,通过眼动追踪优化画面渲染,显著提升画质与带宽效率,通常可实现超过 10 倍的性能提升。
- 配备 2160 x 2160 分辨率 LCD 面板(每眼),支持 72-144Hz 刷新率,搭配定制“薄饼”透镜,实现边缘清晰、视野宽阔的视觉体验。
- 内置双立体声扬声器,采用反向布局以抑制振动干扰,带来高质量音频体验。
- 四个高分辨率单色摄像头实现无须设置的头显与控制器空间追踪,红外 LED 确保暗光环境下的精准追踪。
控制器支持 VR 与非 VR 游戏:
- 采用分体式手柄布局,兼容 SteamVR 全系 VR 游戏。
- 集成电容式指尖追踪,增强沉浸感。
- 同时提供传统非 VR 输入:D-pad、ABXY 按键、摇杆、扳机键与肩键,布局符合玩家习惯。
- 使用磁吸式摇杆,支持高精度操作与电容感应,续航约 40 小时(单 AA 电池供电)。
设备搭载基于 Snapdragon® 8 系列处理器的 SteamOS 系统,配备 16GB 内存,支持独立运行部分 VR 与非 VR 游戏,无需依赖 PC 流媒体。
- 支持快速休眠/唤醒、云存档等 SteamOS 功能。
- 提供 Steam Frame Verified 认证计划,帮助用户识别可独立运行的游戏。
开发者可申请 Steam Frame 开发者套件,以优化游戏在该平台的兼容性,推动 Proton 与 SteamOS 的持续改进。
Steam Frame 不仅是 VR 设备,更是一台可独立运行的 PC,兼具流媒体与本地运行能力,为玩家提供灵活、沉浸的游戏体验。
HN 热度 1812 points | 评论 658 comments | 作者:Philpax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325
- Foveated streaming 是一个很棒的想法,相比复杂的 foveated rendering,它更容易实现且能自动提升所有内容的性能,专用 6 GHz 适配器的流媒体表现也远超普通路由器。
- Steam Frame 是一款基于 ARM Linux 的 PC 设备,支持安装自定义应用、使用浏览器,并提供 root 权限和 SD 卡扩展,具备高度可玩性和开放性,与大多数封闭的独立 VR 头显形成鲜明对比。
- 该设备每眼分辨率为 2160 x 2160,刷新率 72-144Hz,与 Quest 3 相当,但低于 Vision Pro,不适合用作日常桌面显示器,但价格有望亲民,未来可期待更高分辨率的高端版本。
- 采用单色透视,不强调增强现实功能,但前置扩展接口支持双高速摄像头(8 路 MIPI,2.5Gbps)和 PCIe Gen 4(1 路),未来可通过外接模块实现彩色 AR 或其他创新功能,如嘴部追踪。
- 缺少可选的追踪信标(pucks)用于物体或全身追踪,而这一功能在 SteamVR Lighthouse 和 Pico 独立头显中已有实现。
- 设备可能支持运行 Android APK,或具备 Quest 兼容层,可通过选配件增加顶部绑带和掌托,实现类似 Valve Index Knuckles 的控制器使用方式。
- 回忆起上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的空军飞行模拟器项目,使用双投影系统:一个低分辨率全景投影,一个随头盔转动的高分辨率局部投影,实现视觉沉浸感,体验极为真实。
- 童年在德国游戏厅体验过一款 3D 射击游戏,佩戴头显和手持控制器,可旋转视角、蹲下躲避攻击,游戏为线框风格,类似 Q3DM17,虽帧率低但乐趣十足。
- 该体验与 90 年代的 “Dactyl Nightmare” 游戏高度吻合,曾是推动其相信 VR 将来会取代传统交互方式的重要原因。
- 当前 VR 发展仍受限于价格和以视觉保真度为导向的内容,而忽视了游戏性,且高画质常引发晕动症等副作用,但对 VR 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
- 尽管技术不断演进,但核心图形技术仍沿用 80-90 年代的思路,AI 的热潮也类似当年 VFX1 和 P5 手套的炒作,技术潜力未完全兑现。
- 当前 VR 头显的主要障碍并非画质或游戏内容,而是设备重量和佩戴舒适度,尤其对戴眼镜或眼部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影响更大。
- 即使为追求体验而购买多款头显并尝试定制镜片,最终仍因佩戴不适而放弃。
- 与 Bigscreen Beyond 2 相比,当前设备在价格和体验上仍有差距。
Android 开发者验证功能即将开启早期访问 (Android developer verification: Early access starts) #
https://android-developers.googleblog.com/2025/11/android-developer-verification-early.html
Android 开发者验证功能即将开启早期访问,旨在进一步保障 Android 用户安全。谷歌强调,随着网络诈骗和恶意软件攻击日益猖獗,仅靠技术防护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工程学诈骗,例如骗子通过恐吓手段诱导用户绕过安全警告,安装伪装成“验证应用”的恶意软件,从而窃取银行账户的双重验证码。
为应对这一威胁,谷歌推出开发者验证机制,要求开发者在分发应用时使用真实身份,使恶意行为者难以匿名批量发布恶意应用,从而大幅增加其攻击成本。该机制已在 Google Play 上验证有效,现将推广至整个 Android 生态系统。
针对学生和业余开发者,谷歌将推出专用账户类型,允许他们在不经过完整验证的情况下,向有限设备分发应用,降低学习和创作门槛。
同时,为满足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需求,谷歌正在开发一种高级流程,允许具备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用户选择安装未经验证的应用。该流程将包含明确的风险提示,并设计为防止在压力下被诱导绕过安全检查。
目前,谷歌已开始向部分开发者开放 Android 开发者控制台的早期访问,未来将逐步扩展至 Play 控制台。欢迎开发者参与反馈,共同完善体验。
HN 热度 1278 points | 评论 609 comments | 作者:erohead | 2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8938
- Google 的强制应用验证并非出于安全考虑,而是为了控制平台,限制如 ReVanced 等可能减少其广告收入的应用。
- 应用开发者出售应用后,新所有者可推送有害更新,Google Play 因缺乏限制而存在风险,而 F-Droid 通过开源和自行编译可有效防范此类问题。
- F-Droid 的审核机制依赖于开源代码和自行构建,能有效检测恶意代码,但其严格政策仅适用于官方仓库,第三方仓库可能绕过这些保护。
- 一些人认为,即使有源代码审查,熟练的开发者仍可嵌入隐蔽后门,使所有审查机制形同虚设。
- Android 系统本身通过签名机制防止未授权更新,即使开发者更换账号或密钥,设备也不会安装不匹配签名的更新。
- F-Droid 通过使用自己的签名密钥重新打包应用,确保只有 F-Droid 能发布更新,从而实现对应用更新的完全控制。
- Google 作为市场垄断者,不应干涉开发者之间的商业交易,其对应用分发的控制存在反竞争嫌疑。
- 苹果封闭生态从未承诺开放,因此其封闭性不构成争议,而 Google 曾以“开放”形象吸引用户,后转向控制,引发用户失望。
- 法律上,苹果因从一开始便设定封闭规则,不被视为反竞争,而 Google 在开放生态下却利用其优势打压竞争,因此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 通过教育下一代使用自由开源软件,是长期对抗科技巨头控制的有效方式。
- 当前司法判决中对苹果与谷歌的双重标准令人质疑,认为其缺乏合理性,尤其忽视了平台开放性的历史演变。
Valve 即将赢得主机世代 (Valve is about to win the console generation) #
https://xeiaso.net/blog/2025/valve-is-about-to-win-the-console-generation/
Valve 在 2025 年 11 月 12 日发布了三款新产品:Steam 控制器、Steam 机器和 Steam 帧,标志着其在下一世代游戏主机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Steam 控制器本质上是 Steam Deck 的输入设备,设计上没有明显短板,延续了 Valve 一贯的可靠水准。
Steam 机器是前代失败产品的重生版,硬件规格对标甚至超越 PS5,配备 16GB 内存、8GB 显存的独立显卡,外形类似三台 M1 Mac Mini 堆叠,比 GameCube 略大。其核心优势在于运行基于 Arch Linux 的 SteamOS,系统为不可变镜像,但通过 Distrobox 等工具可实现部分可变性,用户也可完全重装其他系统(如 Windows 或 Bazzite),真正实现“你的 PC,你做主”。这一开放性使其在游戏库上具备巨大优势,不仅支持 Steam,还可安装 itch.io、GOG、Epic Games 等平台游戏,甚至支持 Lutris 生态。此外,存储和内存均支持用户升级,未来可扩展性强。
更重要的是,Steam 机器具备强大的开发能力,可运行 Blender、Godot 等开发工具,使每个设备都成为潜在的游戏开发平台。这使其在欧盟《数字市场法案》下具备合规优势,可能推动其他厂商开放生态。
Steam 帧是 Valve 的全新独立 VR 头显,兼具 Steam Deck 功能,运行完整 SteamOS,支持切换至 KDE 桌面环境,可作为普通电脑使用。其采用 64 位 ARM CPU,通过 FEX 技术实现跨架构兼容,配合眼动追踪的视锥渲染(foveated rendering)技术,仅需渲染画面中心 10% 的高精度区域,即可实现接近全分辨率的视觉体验。配合 USB 无线传输适配器,可低延迟串流 PC 或 Steam 机器上的游戏,实测表现有望优于 Wi-Fi 串流 Quest 2。此外,支持运行 Android 应用,理论上可直接使用 Meta Quest 生态内容,但实际效果仍待验证。
唯一潜在短板是附带的头带设计不覆盖头顶,可能影响佩戴舒适度。
总体来看,Valve 凭借开放、可扩展、高自由度的硬件生态,正以“不主动干预”的策略,在主机市场中悄然构建难以撼动的优势。
HN 热度 557 points | 评论 452 comments | 作者:moonleay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8464
- Valve 虽未必赢得主机世代,但其通过 SteamOS 和 Steam Deck 推动了主机体验的革新,为其他厂商提供开放平台,可能迫使索尼和微软调整定价与硬件策略。
- 使用 NixOS 搭配 Jovian 系统在低价游戏盒上实现类似主机的流畅体验,相比传统自制系统更接近商业产品,且支持多平台游戏库,提升客厅娱乐体验。
- 一些用户在 Beelink 等小型游戏盒上成功运行现代 AAA 游戏,如《堡垒之夜》《赛博朋克 2077》《星空》,在 4K 电视上表现良好,设备体积小、安静且不发热。
- SteamOS 的开放性使其支持模组和自定义,远超 PS5 和 Xbox 的封闭生态,对喜爱自定义的玩家具有吸引力。
- 通过 NixOS 和 Jovian 构建的系统具备高度可移植性和配置管理能力,适合技术爱好者打造稳定、可复用的游戏主机环境。
- Xbox 控制器在 Linux 系统上蓝牙连接存在兼容性问题,但通过更新固件或使用专用 USB 无线适配器可有效解决,尤其适合多玩家场景。
- Valve 构建的跨平台生态系统(涵盖 PC、主机、VR、手持设备)具有强大吸引力,尤其对多设备用户和开发者而言,是长期战略优势。
- Steam 在 Linux 上的兼容性已大幅提升,配合框架式桌面系统可实现接近原生主机的使用体验,是替代传统主机的可行方案。
Project Euler:通过数学与编程挑战提升能力的在线平台 (Project Euler) #
Project Euler 是一个旨在挑战和提升数学与编程能力的在线平台,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与计算机编程问题,鼓励用户在趣味和探索中学习新知识。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数学洞察力,更依赖计算机编程技能来解决,适合希望突破常规课程、深入探索数学与算法的各类人群。
目标受众包括:对数学有浓厚兴趣但课内知识无法满足求知欲的学生、非数学背景但热爱数学的成年人,以及希望保持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敏锐度的专业人士。
目前已有超过 136 万注册用户,遍布全球 220 个地区,使用 113 种不同的编程语言解答问题。问题难度各异,具有“递进式学习”特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能揭示新概念,从而解锁更难的问题,帮助参与者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
为记录进度,用户需注册账户并开启 Cookie。注册完全免费,且建议在注册前先浏览问题以评估自身兴趣与准备程度。Project Euler 的核心理念是:激发人们对数学世界的兴趣与热爱,在挑战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HN 热度 540 points | 评论 132 comments | 作者:swatson741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2898
- 一位曾因学业失败和药物问题陷入低谷的程序员,通过 Project Euler 准备面试,意外凭借其解题能力获得工作机会,从而改变人生轨迹,如今成为自由职业者并开发出盈利的 SaaS 产品。
- 有人分享在简历中列出 Project Euler 经历,但未被任何面试官认出,暗示其知名度有限。
- 有人担忧随着大语言模型普及,像 Project Euler 这类需要深度思考的编程挑战将失去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价值。
- 一位 SaaS 开发者透露,其产品帮助特定行业的服务公司数字化纸质流程并对接政府系统,虽收入不巨但足以支撑舒适生活,主要收获是创造过程中的专注与成就感。
- 有用户尝试用大语言模型解决 Project Euler 问题,发现某些模型能直接给出正确代码,引发对训练数据是否包含此类解法的讨论。
- 有人指出,Project Euler 的题目可能未被纳入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尤其是较新的题目,因此模型表现仍具挑战性。
- 一位曾参与普特南数学竞赛的学生分享,自己在高中时编写了 Project Euler 第 371 题,至今仍为能参与数学与编程结合的挑战感到自豪。
- 有人提到该问题的解法涉及概率计算,存在容易被忽略的边界情况,且与生日悖论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 有评论质疑车牌号码是否可重复使用,强调题目中“两个不同的车牌”暗示不允许重复。
GPT-5.1:更智能、更富对话感的 ChatGPT (GPT-5.1: A smarter, more conversational ChatGPT) #
https://openai.com/index/gpt-5-1/
OpenAI 发布了 GPT-5.1 系列模型,包括 GPT-5.1 Instant 和 GPT-5.1 Thinking 两个版本,旨在提升智能与对话体验。
GPT-5.1 Instant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模型,现已变得更温暖、更富对话感。它在保持清晰和实用的基础上,增强了幽默感和亲和力。例如,在用户表达压力时,能提供多种放松建议,并根据具体情境定制方案。该模型还改进了指令遵循能力,能更准确理解用户意图。此外,它具备自适应推理能力,能在复杂问题上深入思考,同时保持快速响应。
GPT-5.1 Thinking 是面向复杂任务的推理模型,响应速度更智能:简单问题更快,复杂问题更持久深入。其回答更清晰,减少术语使用,提升可读性,尤其适合工作场景和技术解释。在数学和编程测试中表现显著提升,如 AIME 2025 和 Codeforces。
此外,OpenAI 引入更直观的聊天风格控制功能,让用户能根据个人偏好或对话场景自定义 ChatGPT 的语气,使 AI 更贴合用户需求。
该更新已开始向付费用户推送,未来将逐步覆盖所有用户。
HN 热度 525 points | 评论 678 comments | 作者:tedsanders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4551
- 用户希望 AI 更直接、简洁、准确,不要过度友好或冗长,强调 AI 是工具而非朋友。
- 有观点认为更“对话化”的 AI 设计是商业策略,旨在消耗更多 API 调用 tokens,推动用户升级付费套餐。
- 用户抱怨 Claude 在对话中频繁重复生成代码,且风格设置需手动每次调整,体验不佳。
- 有用户指出 Claude 的“规划模式”(Planning Mode)能有效避免无意义的代码生成,提升效率。
- 部分用户建议使用 ChatGPT 的“高效”(Efficient)或“机器人”(Robot)人格模式来获得更简洁的回答。
- 有人反映即使设置了高效模式,ChatGPT 仍会以冗余的语气词开头,如“Yeah, definitely! Let’s talk about that!”,影响体验。
- 有观点认为 AI 输出风格受训练数据影响,大量社交媒体语言(如 Reddit 风格)被内化,导致回答显得“油腻”或“玩世不恭”。
- 用户指出 AI 的“人格设定”功能虽存在,但对已有对话不生效,需新开会话才能应用。
- 有人担忧 AI 被设计成“成瘾性产品”,类似赌场和手游,通过情感连接和娱乐化设计吸引用户,牺牲非成瘾用户的使用体验。
- 有用户认为 AI 的“简洁回答”可能降低输出质量,因为每个 token 都代表思考过程,过早终止可能引发幻觉。
- 通过自定义指令(Custom Instructions)可以有效控制 AI 的语气和行为,实现更精准的输出。
Checkout.com 遭黑客攻击拒绝支付赎金,将赎金捐赠给安全实验室 (Checkout.com hacked, refuses ransom payment, donates to security labs) #
https://www.checkout.com/blog/protecting-our-merchants-standing-up-to-extortion
Checkout.com 发布最新声明,回应近期遭遇的网络勒索事件。事件中,黑客组织“ShinyHunters”声称获取了公司数据并索要赎金。经调查确认,攻击者通过未及时清理的 2020 年前使用的第三方云存储系统入侵,该系统仅用于内部文档和商户入驻资料,未影响核心支付平台。
此次事件未导致商户资金或信用卡信息泄露,支付处理系统保持安全稳定。公司承认在系统退役管理上存在疏漏,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并向受影响商户致以诚挚歉意。
Checkout.com 明确表示不会支付赎金,而是将原定赎金金额捐赠给卡内基梅隆大学与牛津大学网络安全中心,用于支持全球网络安全研究,以推动行业整体防御能力提升。
公司已启动受影响商户的识别与通知流程,并正与执法机构及监管方密切合作。强调安全、透明与信任是支付行业的基石,将持续投入资源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商户利益,坚决打击网络犯罪。
如商户有疑问,可联系原有对接渠道获取支持。该声明由首席技术官 Mariano Albera 发布,彰显企业对责任、透明与长期安全的承诺。
HN 热度 521 points | 评论 231 comments | 作者:StrangeSound | 14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2698
- 人类是网络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多数攻击通过社会工程学实现,而攻击者自身也可能被更高级的犯罪组织利用。
- 当前许多在线服务的设计迫使用户暴露大量个人信息,这种做法实际上在训练用户进行高风险操作,容易导致钓鱼攻击。
- 使用电子邮件中的“魔法链接”进行身份验证,长期以来已形成不良习惯,加剧了用户对链接点击的安全隐患。
- 现有身份验证方式(如短信验证码、邮件链接)存在根本性缺陷,应探索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 通过生物识别与公私钥结合的 passkey 技术是未来身份验证的发展方向,能实现无需暴露身份的验证。
- 伪匿名验证机制可解决身份验证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尤其适用于年龄验证等敏感场景。
- 一些看似合法的软件或服务(如广告技术平台、礼品卡销售)实际上被广泛用于洗钱和网络犯罪,但其运营者往往不直接参与犯罪。
- 犯罪组织使用的工具常以 SaaS 形式提供,具备防破解机制和持续更新能力,使得攻击者难以通过盗版获取。
- 攻击者通过大规模持续的钓鱼活动获取系统访问权限,其手段之持久令人震惊。
- 一些软件工具(如 IDA Pro)虽为合法用途设计,但常被用于恶意分析,其使用本身不违法,但可能被滥用。
人类视网膜中央凹检测 (Human Fovea Detector) #
https://www.shadertoy.com/view/4dsXzM
该网页是 ShaderToy 的主页,一个在线的实时着色器创作与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写、运行和分享基于 WebGL 的着色器代码,主要用于生成动态图形、视觉特效和艺术作品。页面顶部显示安全验证提示,表明当前正在通过 Cloudflare 进行连接安全检查,验证成功后将加载主内容。网站支持 JavaScript 和 Cookies,确保交互功能正常运行。页面主体内容包括热门着色器作品展示、用户创作入口、搜索功能以及社区互动区域。ShaderToy 适合程序员、艺术家和图形爱好者进行创意实验,是学习着色器编程和探索视觉计算的重要资源。
HN 热度 458 points | 评论 91 comments | 作者:AbuAssar | 2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9059
- 眼睛在追踪移动物体时可以实现平滑运动,否则只能通过快速的跳跃式移动(saccades)来转移视线。
- 该视觉效果能帮助观察者直观感受中央凹(fovea)的视野范围,即人眼清晰聚焦的区域。
- 某些佩戴不同眼镜的人群在观看时会体验到不同的视觉现象,如模糊、图形成像错位或视野缩小。
- 镜片度数会影响视网膜成像大小,度数越深(近视越重),视野中可感知运动的范围越小。
- 该页面可能引发偏头痛或视觉先兆症状,部分用户在短时间内出现视觉残留、耳鸣等类似先兆反应。
- 有用户建议对这类视觉刺激进行安全评估,避免诱发癫痫或视觉不适,尤其对光敏感人群。
- 该 ShaderToy 作品曾因流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压力,甚至出现“请离开”的提示页面。
- 该作品的创作者长期坚持免费开放平台,体现了对创意共享和社区精神的尊重。
- 该视觉效果中所有十字架都在旋转,因此实际上展示了人类对“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的高度敏感性。
- 有用户指出,该作品的视觉效果可能与 VR 或 AR 设备引发的视觉不适存在相似机制,但具体影响因人而异。
英国铁路私有化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Britain’s railway privatization was an abject failure) #
https://www.rosalux.de/en/news/id/53917/britains-railway-privatization-was-an-abject-failure
英国铁路私有化是一场彻底的失败。自 1990 年代起,英国将原本一体化的铁路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运营的私营实体,包括基础设施公司、货运公司和客运公司,旨在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然而,这一改革并未带来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系统碎片化、安全风险上升、运营成本激增和乘客体验恶化。
私有化前的英国铁路系统已表现出良好的运营效率,乘客数量持续增长,政府补贴仅占运营成本的 20% 左右。但随着 1990 年代初经济衰退,政府转向私有化以减轻财政负担。1994 年《铁路法》实施,英国铁路公司被拆解,基础设施由 Railtrack 公司接管,而列车运营则通过特许经营方式交给私营企业。与此同时,三家公司以极低价格收购了英国铁路多年积累的列车资产,再高价租回给运营商,造成大量资金外流。
这种模式加剧了系统复杂性,工程接口处的安全隐患增加,协调难度上升。由于铁路本质上是地理垄断服务,缺乏真实市场竞争,所谓的“竞争”更多是人为制造的假象。更重要的是,铁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其失败代价由公众承担,而利润却流向私人股东。
如今,英国政府正逐步将铁路重新收归国有,但这一过程代价高昂,且修复私有化造成的结构性破坏仍需长期努力。文章指出,铁路不应被当作盈利工具,而应作为公共服务进行投资与管理,私有化不仅未能改善服务,反而损害了系统的可持续性与公共利益。
HN 热度 444 points | 评论 403 comments | 作者:robtherobber | 10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4718
- 铁路私有化后事故和死亡人数增加,但主要是因为客运里程大幅上升,按每十亿公里计算的死亡率实际上持续下降。
- 铁路安全问题主要源于轨道及其维护,而轨道管理在多年前已重新国有化,但系统仍存在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的问题。
- 铁路运营成本高,部分原因是铁路工人薪酬较高,例如列车司机收入可媲美飞行员,且罢工行为影响服务稳定性和公众信任。
- 系统的真正瓶颈在于缺乏足够的政府补贴,无论铁路是私有还是公有,只要缺乏补贴,服务质量就难以提升。
- 私有化初期因过度追求利润和房地产投机,忽视了铁路运营安全,导致一系列重大事故,如波特斯巴、哈特菲尔德和索尔兹伯里事故。
- 当前的混合管理模式相比早期私有化阶段安全记录显著改善,且延误和取消率已下降,表明公私结合模式有改进空间。
- 私有化导致英国丧失了超过百年的铁路工程与管理知识体系,关键技术被转移至外国企业,造成长期损失。
- 企业裁员和削减工程团队,导致组织知识流失,这种损失难以量化,但长期影响深远。
- 高管薪酬应长期锁定,只有在企业长期表现良好、继任者成功的情况下才能发放,以遏制短期掠夺式管理。
- 早期研究认为私有化后铁路安全未恶化,但该研究仅关注致命事故,未涵盖非致命事故和安全事件。
- 2002 年国有化后,英国铁路安全记录显著改善,2007 年格雷里格脱轨事故是唯一一次因维护不当导致的乘客死亡事件。
- 一些人认为,铁路技术的流失并非私有化直接导致,而是早期英国铁路自身决策的结果,如放弃 APT 项目,转向更保守的 HST 设计。
- 世界上首列倾摆列车并非英国发明,美国、法国和德国均有更早的尝试,英国的倾摆技术也并非无偿转让,而是通过商业交易出售专利。
父亲本可活着,但他已经不在了 (My dad could still be alive, but he’s not) #
https://www.jenn.site/my-dad-could-still-be-alive-but-hes-not/
作者的父亲在 57 岁生日后不久因首次心肌梗死去世,死因与急救系统失灵密切相关。 作者在深夜接到母亲电话,得知父亲住院,随后被要求尽快返回多伦多。尽管连夜赶路,仍未能赶上父亲最后一面。 抵达医院时,父亲已去世,遗体尚有余温。 事后得知,父亲晚餐后上楼休息,突发剧烈胸痛并呕吐,母亲立即拨打 911。 然而,调度员未建议立即驾车送医,而是要求等待救护车,前后共等待 30 分钟,期间救护车始终未到。 最终,母亲与兄弟决定自行驾车送医。父亲在抵达医院急诊入口后,仅走两步便倒地身亡。 作者深感震惊与无力,意识到整个事件暴露了急救系统结构性缺陷:调度员缺乏灵活应对,机构惯性要求“等待救护车”,而忽视实际交通与生命时间的紧迫性。 更令人痛心的是,事后许多人竟表示“这很正常”“救护车本来就很慢”,仿佛这种悲剧是可接受的常识。 作者强调,自己家庭的悲剧源于对制度指令的盲目信任——而这种信任,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死亡。 文章以沉痛笔触揭示:在系统性失效面前,个体的理性与善意往往被制度惯性吞噬。 如今,作者已“更新”认知,但为时已晚。父亲的生命,因一个本可避免的延误而终结。
HN 热度 431 points | 评论 291 comments | 作者:DustinEchoes | 2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9667
- 一位父亲分享了自己儿子出生时因脐带绕颈导致窒息,幸亏急救人员及时赶到并成功抢救,如今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因此充满喜悦与感激。
- 有前急救人员指出,救护车通常不会运送已确认死亡的患者,急救人员需先进行抢救,因此原故事中“医院预期为死亡”可能与实际急救流程存在出入。
- 有人推测,婴儿可能在被发现时仍有微弱生命体征,因此急救人员才决定抢救,而非完全无生命迹象。
- 有评论提到,婴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若无呼吸,大脑仍可能存活,关键在于心脏是否仍在跳动,为抢救争取时间。
- 一位志愿者急救员分享了自己加入社区急救组织的经历,强调在某些地区,志愿者响应速度远快于官方救护车,且能提供 CPR、除颤等关键急救措施。
- 有评论指出,澳洲墨尔本的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约为 12 分 47 秒,属于较高效水平,远优于部分地区的平均表现。
- 有人分享英国一位 3 岁女孩呼吸困难,拨打急救电话后被告知需等待 3 小时,最终孩子自行恢复,事件暴露了急救系统在高峰时段的严重不足。
- 有评论质疑英国急救系统中“3 小时等待”是否为误判,认为此类情况应属最高优先级,正常响应时间应远短于 3 小时,暗示可能存在调度失误。
- 有人提到在加拿大偏远地区,尽管道路条件差,救护车仍能在 20 分钟内到达,对公共服务表示感激,并计划亲自致谢。
- 有用户分享在伦敦遭遇急救延迟,救护车等待 90 分钟才到,最终不得不求助 Uber 代步,反映出部分城市急救系统存在严重瓶颈。
Hacker News 精彩评论及翻译 #
Steam Machin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1243
Install your own apps, or even another operating system. Who are we to tell you how to use your computer?
I’m so happy to read this
Ey7NFZ3P0nzAe
安装你自己的应用程序,甚至是另一个操作系统。我们凭什么来告诉你该如何使用你的电脑?看到这句话我太高兴了。
Android developer verification: Early access star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2425
I want to be able to install apps from alternative app stores like F-Droid and receive automatic updates, without requiring Google’s authorization for app publication.
Manually installing an app via adb must, of course, be permitted. But that is not sufficient.
Keeping users safe on Android is our top priority.
Google’s mandatory verification is not about security, but about control (they want to forbid apps like ReVanced that could reduce their advertising revenue).
When SimpleMobileTools was sold to a shady company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505229 ), the new owner was able to push any user-hostile changes they wanted to all users who had installed the original app through Google Play (that’s the very reason why the initial app could be sold in the first place, to exploit a large, preexisting user base that had the initial version installed).
That was not the case on F-Droid, which blocked the new user-hostile version and recommended the open source fork (Fossify Apps). (see also this comment: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10805 )
rom1v
我希望能够从 F-Droid 等替代应用商店安装应用程序并接收自动更新,而不需要经过谷歌的许可才能发布应用。
当然,必须允许通过 adb 手动安装应用。但这是不够的。
保护 Android 用户的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谷歌的强制验证并非关乎安全,而是为了控制(他们想禁止像 ReVanced 这样的应用,因为这类应用可能会减少他们的广告收入)。
当 SimpleMobileTools 被出售给一家可疑的公司(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505229)时,新所有者能够向所有通过 Google Play 安装了原始应用的用户推送他们想要的任何对用户不利的更改(这也就是该初始应用能够被出售的根本原因,即利用一个已经安装了初始版本的大型现有用户群)。
但在 F-Droid 上情况并非如此,F-Droid 阻止了这个新的对用户不利的版本,并推荐了其开源的分支(Fossify Apps)。(另请参阅此评论: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10805)
Steam Machin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896
Pretty much the only reason I boot to Windows anymore is to play games with my kids and family. The direction of this thing is dangerously close to being all I’d care about from a desktop computer.
If Valve pivoted into making a well-supported laptop with good hardware that ran Linux and played games…
thadt
我现在启动Windows,几乎唯一的原因就是和我的孩子们以及家人玩游戏。这个方向的发展,已经危险地接近于我会从台式机中关心的全部内容了。
如果Valve转型,推出一款硬件配置良好、运行Linux且能玩游戏的笔记本电脑……
Steam Fram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7526
This is the first standalone headset with an open ecosystem. That’s a big deal.
Meta Quests & Apple Visions require developer verification to run your own software, and provide no root access, which slowed down innovation significantly.
arnaudsm
这是首款拥有开放生态系统的独立头显。这可是个大事情。
Meta Quest系列和Apple Visions需要开发者验证才能运行自己的软件,且不提供root访问权限,这极大地减缓了创新的速度。
Fighting the New York Times' invasion of user priv…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497
If OpenAI hadn’t used data from the NYT without permission in the first place this wouldn’t have happened. That is the root cause of all this.
I’m glad the NYT is fighting them. They’ve infringed the rights of almost every news outlet but someone has to bring this case.
wkat4242
如果OpenAI一开始未经许可就使用了《纽约时报》的数据,这一切就不会发生。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很高兴看到《纽约时报》在和他们对抗。他们侵犯了几乎所有新闻机构的权利,但总得有人来提起这个诉讼。
Steam Machin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610
Valve has been quietly working on integrating the FEX x86 emulator into Proton for a while, and it’s official now.
jsheard
Valve已经默默将FEX x86模拟器整合到Proton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官方确认了。
GPT-5.1: A smarter, more conversational ChatGP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4702
All the examples of “warmer” generations show that OpenAI’s definition of warmer is synonymous with sycophantic , which is a surprise given all the criticism against that particular aspect of ChatGPT.
I suspect this approach is a direct response to the backlash against removing 4o.
minimaxir
所有“更温暖”版本的例子都表明,OpenAI对“温暖”的定义等同于谄媚,这很令人意外,毕竟ChatGPT在特定方面一直受到不少批评。我怀疑这种做法是对移除4o模型引发的强烈反对的直接回应。
GPT-5.1: A smarter, more conversational ChatGP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6076
I don’t want more conversational, I want more to the point. Less telling me how great my question is, less about being friendly, instead I want more cold, hard, accurate, direct, and factual results.
It’s a machine and a tool, not a person and definitely not my friend.
dkersten
我不想对话,我想要更直接。少告诉我我的问题有多棒,少点友好,我想要更多冰冷、坚硬、准确、直接和事实性的结果。
它是一台机器,一个工具,不是人,更绝对不是我的朋友。
GPT-5.1: A smarter, more conversational ChatGP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4749
I don’t want a more conversational GPT. I want the exact opposite. I want a tool with the upper limit of “conversation” being something like LCARS from Star Trek. This is quite disappointing as a current ChatGPT subscriber.
url00
我不想要一个更会聊天的GPT,我想要的是完全相反的东西。我希望“对话”的上限能达到《星际迷航》里LCARS那种程度。作为一个现有的ChatGPT订阅者,这真的挺令人失望的。
Valve is about to win the console generation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9928
Valve certainly won’t win it, but they’re bringing the heat where it wasn’t before.
SteamOS is the important part here - if it is proven to be a good console experience (which the deck has basically proven already) then licensing of the OS to other manufacturers will put a lot of pressure on integrated h/w s/w manufacturers.
Unlike the handheld format, the tvbox console is fairly easy to manufacture and is tolerant of a lot of spec and price variety. Any slip up by Sony and Microsoft in specs and price will result in steam machine variants carving away market share, which could force more frequent console releases.
The steam machine will almost certainly come in at a higher price point than the PS5, but with no ‘online’ subscription charge and reasonably priced storage upgrades we may see these revenue streams disappear from the next console generation in order to compete.
SteamOS isn’t perfect, and the variety inherent in the platform that is a strength is also a weakness. The core markets for Nintendo and for Sony aren’t going anywhere.
Normal_gaussian
Valve肯定不会获胜,但他们正在把竞争引入一个此前不存在的领域。
SteamOS才是这里的关键——如果它被证明能提供良好的主机体验(而Steam Deck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将该系统授权给其他制造商,将会给软硬件整合厂商带来巨大压力。
与掌机形式不同,电视主机相对容易制造,并且能容忍多种规格和价格。如果索尼和微软在规格和价格上出现任何失误,Steam主机的各种变体就会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这可能迫使他们更频繁地推出新主机。
Steam主机的价格几乎肯定会高于PS5,但由于没有“在线”订阅费,并且存储升级价格合理,我们可能会在下代主机中看到这些收入来源的消失,以保持竞争力。
SteamOS并不完美,而平台自身的多样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任天堂和索尼的核心市场是不会消失的。
My dad could still be alive, but he’s no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0323
I feel this, but in reverse. My son could be dead, but he’s not. He was born on the floor of a trailer park apartment, not breathing. His birth mother’s partner called 911, who dispatched an ambulance. All rescue units for his zone were already busy. An ambulance returning from the nearby hospital to another zone heard the call over the radio and happened to be passing by. The hospital was expecting a DOA, but the paramedics (HEROES) managed to get him breathing again on the way. He’s 11 now, and he is the source of all kinds of trouble and joy. Our home would be very different without him.
twodave
我感同身受,但情况正好相反。我的儿子本可能夭折,但他没有。他在拖车公寓的地板上出生,当时没有呼吸。他生母的伴侣拨打了911,派来了救护车。当时他所在片区的所有救援单位都在出勤。一辆正从附近医院返回另一个片区的救护车,在无线电里听到了呼叫,正好路过。医院原本以为会接到一具尸体,但那些急救员(英雄们)在途中就让他重新恢复了呼吸。他现在11岁了,是我们生活中各种麻烦和快乐的来源。没有他,我们的家会截然不同。
Steam Machin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562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ale/steamframe [1]
Steam Frame is a PC, and runs SteamOS powered by a Snapdragon® 8 Series Processor. With 16GB of RAM, Steam Frame supports stand-alone play on a growing number of both VR and non-VR games without needing to stream from your PC.
So Steam + Proton works on aarch64? Is this something already available/supported, or is this an announcement?
[1] Steam Frame, which is the VR Headset releasing alongside the Steam Machine. Dedicated discussion here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3325
teroshan
Steam Frame 是一台电脑,运行着由骁龙® 8 系处理器驱动的 SteamOS。凭借 16GB 的内存,Steam Frame 支持独立运行越来越多的 VR 和非 VR 游戏,无需从您的 PC 串流。
那么,Steam + Proton 能够在 aarch64 架构上运行吗?这是已有的功能/支持,还是一个新发布的消息?
Checkout.com hacked, refuses ransom payment, dona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4502
It’s notable that there were ShinyHunters members arrested by the FBI a few years ago. I was in prison with Sebastian Raoult, one of them. We talked quite a bit.
The level of persistence these guys went through to phish at scale is astounding—which is how they gained most of their access. They’d otherwise look up API endpoints on GitHub and see if there were any leaked keys (he wasn’t fond of GitHub’s automated scanner).
https://www.justice.gov/usao-wdwa/pr/member-notorious-international-hacking-crew-sentenced-prison
joshmn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FBI逮捕了ShinyHunters组织的一些成员。我曾和其中一名成员Sebastian Raoult同在狱中,我们聊过很多。这些人为了大规模实施钓鱼活动所展现出的毅力令人震惊——这也是他们获得大部分访问权限的方式。他们会去GitHub上查找API端点,看看是否有泄露的密钥(他不太喜欢GitHub的自动扫描器)。https://www.justice.gov/usao-wdwa/pr/member-notorious-international-hacking-crew-sentenced-prison
The last-ever penny will be minted today in Philad…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4256
I know you’re referencing more than pennies, but to speak to pennies, I find the current rounding noise in the US to be weird. Likely, it’s just more of the media, talking heads, and youtube personalities trying to turn a nothing into something, story.
Back when we did it in Canada, I don’t recall a single person I knew concerned about penny rounding. Everyone was sick of pennies. No one cared. Everyone was happy. And the math seems fair enough:
https://www.budget.canada.ca/2012/themes/theme2-info-eng.html
Basically, if something is $1.01 or $1.02, you round down. If it’s $1.03 or $1.04, you round up. Rounding is to be applied after all taxes are paid, etc.
Of course, there was also central guidance and, well, everyone just followed it. It’s called “having a society”.
People blathering on about stores fixing the rounding are morons, there’s no way to do so if you buy more than one item. No one gets ripped off with the above method. In the end, it just works out.
And really, who cares ?! It’s a penny.
bbarnett
我知道你指的不仅仅是分币,但如果专门谈论分币,我觉得美国现在对分币取整的争议真是莫名其妙。很可能,这不过是媒体、评论员和YouTube网红们想把一件小事炒大罢了。
回想加拿大当初这么做的时候,我认识的没一个人关心分币取整的事。大家都受够分币了,没人关心,大家都开心。而且这算法看起来也挺公平的:
https://www.budget.canada.ca/2012/themes/theme2-info-eng.html
基本上,如果商品是1.01美元或1.02美元就舍去,如果是1.03美元或1.04美元就进位。取整是在所有税费都付清后才应用的。
当然,当时也有中央指导意见,总之大家都照着做了。这就叫“社会共识”。
那些喋喋不休地说商家会利用取整规则占便宜的蠢货,这根本不可能,因为如果你买的不止一件商品,就没法操作。用上面的方法,谁都不会被占便宜。反正最后,这笔账总能扯平。
说真的,谁在乎呢?不就是一分钱嘛。
Waymo robotaxis are now giving rides on freeways i…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02647
I was in SF a few weekend ago and rode both Waymo and normal Lyft style taxi cars. the Waymo was a better experience in every single way. One of the Lyfts i was in drove on the shoulder for a while like it was a lane. The Waymos were just smooth consistent driving. No aggressive driving to get you dumped off so they can get to the next fair.
mmmlinux
几周前我在旧金山,体验了Waymo和普通Lyft出租车。Waymo的体验在各方面都更好。我乘坐的一辆Lyft有段时间把路肩当车道开。而Waymo的驾驶则平稳顺畅,没有为了赶着接单而猛踩油门把你甩下车的行为。
Project Eule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11812
12 years ago I was a failed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wasting my time on drugs. Having failed so many classes I did not see any future at all, and I was considering killing myself to get out of the anxiety and stress. My confidence regarding programming etc was 0.
I decided to apply for a junior developer job. I got an interview and to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 I found this site, Project Euler. I did ten or so tasks.
The interview started out pretty bad, they asked me some technical questions which I did not give good answers to, and I saw that they where not impressed. Then they wanted me to solve two programming problems on a white board. Imagine the relief I felt when both of these questions where from the ones that I solved on Project Euler a couple of days before! I nailed them and the interviewers where clearly impressed. In the end they hired me and motivated it with that although I lack a lot of theory I am obviously a very good coder haha.
Anyway, that was what I needed, when I got this job I quit the drugs and got my act together. 12 years later I live a confortable life as a freelancer and have even managed to build my own SaaS with paying customers! Thank you Project Euler.
cambaceres
12年前,我还是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失败学生,整天虚度光阴,沉迷于毒品。因为挂掉了太多课程,我完全看不到任何未来,甚至想过用自杀来摆脱焦虑和压力。我在编程等方面的自信心为零。
我决定申请一个初级开发者的职位。我获得了面试机会,为了做准备,我发现了这个叫做“Project Euler”的网站,并做了大约十道题目。
面试一开始情况很糟,他们问了我一些技术问题,我的回答很糟糕,我能看出他们并不满意。接着,他们要求我在白板上解决两个编程问题。你能想象吗,当这两个问题恰恰都是我前几天在Project Euler上做过的时,我感到多么如释重负!我完美地解答了它们,面试官们显然印象深刻。最后他们雇佣了我,并解释说,虽然我缺乏很多理论知识,但我显然是个很棒的程序员,哈哈。
总之,那正是我需要的。得到这份工作后,我戒掉了毒品,重新振作起来。12年后的今天,我过着舒适的自由职业者生活,甚至还成功建立了一个拥有付费客户的自己的SaaS公司!感谢Project Eu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