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29 HackerNews

2025-09-29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1. Privacy Badger 是 EFF 的开源浏览器扩展,通过算法识别并阻止跨站第三方跟踪器与 cookie,发送 GPC/Do Not Track 并对必要第三方采用“点击激活”以保留功能。
  2. 作者警告过度依赖 AI 生成代码会带来技术债务与理解缺失,应通过代码审查、持续集成、测试驱动与模块化设计将 AI 作为“初级工程师”来管理。
  3. Learn to play Go 是面向零基础和初级进阶者的系统化围棋教学平台,提供互动练习、实战对局、AI 复盘与谜题,亦适合儿童学习。
  4. 作者发现许多图形文件管理器采用“自然排序”而非严格字母序,导致按文件名排序出现意外,建议统一命名格式并批评系统自作聪明。
  5. THE ROOM 是一个多人在线公共互动空间,允许用户上传并协作编辑图像,带来创意同时也引发关于奇怪内容与公共治理的讨论。
  6. 蒂姆·伯纳斯-李回顾将万维网免费开放的初衷,批评大型平台的数据变现并倡导 Solid 项目与面向公共利益的国际性 AI 治理。
  7. Handy 是用 Rust 编写的开源本地语音转文字应用,无需将音频上传云端,支持快捷键与自动粘贴,强调隐私与轻量化设计。
  8. Epirus 宣称其 Leonidas 高功率微波系统在实弹演示中成功摧毁多达 49 架无人机群,展示定向电磁打击能力,但仍处于演示阶段且面临实战部署挑战。
  9. 东伦敦激进书店因创始人与员工围绕残障设施与管理言论爆发劳资冲突与工会争议,最终在资助撤回和运营混乱中关闭。
  10. 报道称美国环保局要求部分水务科学家暂停发表研究以完成内部审查,此举引发对科研独立性和政治干预的担忧。

Privacy Badger is a free browser extension made by EFF to stop spying #

https://privacybadger.org/

Privacy Badger 是由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开发的一款免费浏览器扩展,旨在阻止第三方公司在线跟踪用户。它通过自动分析和阻止未经用户同意的跟踪行为来保护隐私,无需用户进行复杂设置。

与传统广告拦截工具不同,Privacy Badger 不依赖人工维护的黑名单,而是基于算法判断哪些行为属于跟踪。当同一第三方域名在多个网站上被用于跟踪用户时,Privacy Badger 会自动阻止其加载内容,从而切断跟踪链。

该扩展支持 Chrome、Firefox、Edge 和 Opera 等主流浏览器,可通过官方页面直接安装。它还会发送 Global Privacy Control(GPC)和 Do Not Track 信号,若跟踪者无视这些信号,Privacy Badger 将学习并自动屏蔽它们。

Privacy Badger 会阻止第三方跟踪 cookie 和 referrer 信息,对部分必要功能的第三方(如评论系统、视频播放器)采用“点击激活”机制,避免完全阻断可用服务。它还支持防止 Facebook 和 Google 的外链点击跟踪。

扩展通过“远程学习”机制定期更新,从数千个热门网站中识别新出现的跟踪行为。其核心原则是:只有在行为上表现为跟踪时,才会被阻断,而非基于域名黑名单。

用户可查看扩展菜单中的红、黄、绿三色滑块,分别表示:完全阻止、部分允许(仅屏蔽 cookie)、无操作。绿色表示未检测到跟踪行为。

Privacy Badger 不会阻止所有广告,仅针对那些在未获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的广告。其目标是推动广告行业改善隐私实践。

该工具由非营利组织 EFF 开发,代码开源,支持用户参与并推动更健康的网络环境。用户可通过捐赠、使用或分享支持其发展。


HN 热度 530 points | 评论 211 comments | 作者:doener | 11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4021

  • 隐私卫士不主动拦截广告,而是鼓励广告商采用更注重隐私的“上下文敏感广告”模式,即根据用户当前浏览内容而非历史行为投放广告。
  • 个性化广告依赖用户过去的浏览记录,但这种做法往往不准确,例如用户已购车后仍被持续推送汽车广告,而当前浏览页面的内容更能反映真实兴趣。
  • 广告商盲目信任算法推荐系统,导致广告预算被不可控的“黑箱”流程消耗,且容易被操纵,损害自身利益。
  • 当前广告模式导致大量资金流向广告平台而非实际服务提供者,例如家政服务中约 35% 的费用被广告平台获取,若这部分资金能直接流向服务人员,将显著提升其收入和本地经济活力。
  • 若取消广告支出,企业更可能降低服务价格而非提高员工薪酬,这虽可能让消费者受益,但未必能真正改善劳动者待遇。
  • 通过直接与服务人员建立联系,如家政人员上门时请求其留下联系方式,可绕过平台中介,实现更直接的交易。
  • 对于网约车、外卖和短租等服务,直接对接服务提供者存在实际困难,因这些服务依赖平台的匹配和调度功能。
  • 预约制的外卖和网约车平台在匹配供需方面具有现实价值,尤其在服务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平台提供的便利性值得一定费用。
  • 与平台相比,过去餐厅自行雇佣配送员效率低下,高峰时段运力不足,低峰时段资源闲置,而现代配送平台本应提升整体效率。
  • 当前配送平台如 UberEats 和 JustEat-TakeAway 通过垄断地位大幅提高配送费用,设置高额配送门槛,且限制餐厅自主定价,损害了餐厅和消费者利益。
  • 餐厅被强制使用平台提供的品牌页面,平台从中抽成,而餐厅自建网站则无法获得同等曝光,形成不公平竞争。
  • 虽然配送费用上涨,但配送速度和便利性在多数地区并未明显下降,因此“配送更差”的说法有待商榷。
  • 预 UberEats 时代,多数餐厅并无配送服务,仅披萨店等少数类型提供,因此平台的普及极大扩展了配送服务的可及性。
  • 平台之所以能取代传统模式,主要得益于网络效应,用户和商家一旦聚集在平台,便难以轻易转向其他系统,形成市场壁垒。

The AI coding trap #

https://chrisloy.dev/post/2025/09/28/the-ai-coding-trap

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带来的新挑战,尤其是“AI 编码陷阱”。作者指出,尽管 AI 能极快地生成代码,但真正的软件开发工作远不止写代码本身,而更多体现在问题分析、需求理解、系统设计、测试和调试等脑力劳动上。AI 虽然提升了编码速度,却让开发者将大量时间用于事后理解、修复 AI 生成的代码,导致实际生产力提升有限。

作者将这一现象归结为“技术领导者的困境”: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团队中往往面临两难选择——是公平分配任务以促进团队成长,还是独自承担复杂工作以加快交付进度。前者虽利于长期发展,后者虽能短期提速,但会导致知识孤岛、团队脆弱和领导者过度负担,最终引发 burnout 和团队危机。

作者提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套既能保障交付效率,又能促进团队成员成长的协作机制,如代码审查、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模块化设计等。这些实践的核心是让团队成员在可控范围内挑战自身能力,实现“学习、交付、快乐”的良性循环。

在 AI 时代,AI 编码工具更像是一个极快但无法真正学习的“初级工程师”。它们的优势在于速度,但缺乏真正的理解与成长能力。因此,开发者必须重新思考如何管理 AI,将其作为协作伙伴而非替代品。关键在于通过良好的工程实践,确保 AI 生成的代码被充分理解、验证和整合,从而避免陷入“写得快、修得更久”的恶性循环。

最终,作者强调,真正的技术领导力不在于个人编码速度,而在于构建一个能持续学习、高效协作、共同成长的团队体系。


HN 热度 421 points | 评论 266 comments | 作者:chrisloy | 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5177

  • 使用 AI 编程时,计划-构建-测试-反思的循环依然重要,若缺乏思考,项目将迅速崩溃,但若合理运用,可将更多时间投入架构设计与体验测试。
  • AI 编程的争议核心在于工作体验的偏好差异:喜欢思考的人可将精力集中在逻辑与设计上,而喜欢动手操作的人则可能因 AI 取代编码过程而感到失落。
  • AI 生成代码可能导致开发者缺乏对代码的深层理解,而这种理解是构建软件系统所必需的“心智模型”,尤其在大型项目中,代码作者远不如读者了解代码。
  • 当前软件行业本就以阅读和理解他人代码为主,AI 编程并未显著改变这一现状,反而可能加剧代码可读性差的问题。
  • 若长期依赖 AI 生成代码,开发者将无法建立对代码的内在理解,始终处于“重新学习他人代码”的起点状态,难以真正掌握系统。
  • 与 AI 协作应聚焦于“抽象工程”,即在明确目标后,让 AI 处理具体实现,但需持续验证其逻辑合理性,避免因假设错误导致问题。
  • AI 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容易因忽略细节而引发连锁错误,且受限于上下文窗口,可能遗忘先前信息,导致问题难以修复。
  • 限制 AI 仅用于“只读”和“解释”场景,可避免因生成错误代码带来的额外维护成本,尤其在已有丰富经验的情况下,手动编码更高效。
  • AI 工具能显著降低理解复杂代码库的门槛,快速定位问题、理解架构,大幅缩短学习和修改代码的时间。
  • 依赖 AI 快速修改代码虽能短期提升效率,但可能积累更多技术债务,未来仍需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重构与修复。
  • 长期依赖 AI 进行开发,最终责任仍由开发者承担,若 AI 无法解决问题,开发者将面临更大的技术风险与压力。

Learn to play Go #

https://online-go.com/learn-to-play-go

该网页是一个面向初学者的围棋学习平台,提供系统化的围棋教学内容。页面以模块化课程形式组织,涵盖从基础规则到实战技巧的多个方面。

课程分为多个层级,从“基础入门”开始,包括围棋的基本规则如落子、提子、禁入点、劫、终局判定等,帮助学习者建立对围棋规则的完整理解。随后进入“基本原理”部分,重点讲解棋子的气、连棋、打吃、连接与切断、眼与假眼、活棋与死棋等核心概念。

在“基本技能”阶段,课程聚焦实战技巧,如“长生”“枷锁”“双打吃”“净杀”“围困”“先手”等,通过具体练习提升判断力与计算能力。进入“初级水平 1”和“初级水平 2”后,内容逐渐深入,涵盖“劫争”“官子”“生死判断”“连扳”“托退”“打入”等实战策略,强调对局势的分析与应对。

所有课程均配有互动练习(如“play!”),支持用户实时操作验证理解。平台还提供“对局”“比赛”“排行榜”“AI 复盘”“谜题”等功能,适合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持续提升。此外,页面推荐了专为儿童设计的“KidsGoServer.com”学习网站,体现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

整体来看,这是一个结构清晰、循序渐进的围棋教学系统,适合零基础学习者从入门到进阶的全过程学习。


HN 热度 350 points | 评论 134 comments | 作者:kqr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0376

  • Go 游戏的 handicap 系统让不同水平的玩家也能公平且富有挑战性地对弈,特别适合亲子共同参与。
  • 作者与儿子通过下围棋缓解了战乱带来的焦虑,围棋成为他们重要的家庭活动和共同爱好。
  • Go 夏季营地生活条件简朴但氛围极佳,聚集了志同道合的人,常有深度交流与跨领域知识分享,像“失散多年的家人”。
  • Go 社区虽小但紧密、友好,与棋类中可能更竞争激烈的国际象棋形成对比,强调包容与长期共存。
  • 作者偏好线下对弈,认为面对面的对局更利于专注和享受长局思考的乐趣。
  • 动画《棋魂》(Hikaru no Go)质量高,即使对围棋不感兴趣也值得观看,其改编的中国剧版也受到好评。
  • 《棋魂》漫画和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存在文化差异表现,外国角色被画得更写实,而日本角色则更“欧化”,这反映了当时漫画的普遍风格。
  • 《棋魂》的创作背景与日本传统围棋文化复兴有关,旨在吸引年轻一代参与围棋。
  • Go 夏季营地使用虚构货币“Łosie”进行拍卖,每年实施通胀政策以保持公平,体现社区独特的文化仪式。
  • 一些长期参加营地的外国参与者为融入社区,甚至学习波兰语,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深度。
  • 传统围棋棋盘和棋子虽昂贵,但爱好者常自行制作,使用 MDF 板和喷漆等材料 DIY,既经济又有趣。
  • 有评论指出“Kaszuby Lake District”为真实存在的地理区域,位于波兰北部,是 Go 营地所在地。

When I say “alphabetical order”, I mean “alphabetical order” #

https://sebastiano.tronto.net/blog/2025-09-28-alphabetic-order/

作者在一次徒步旅行后,与父亲共享了手机拍摄的照片。两人使用相同的文件命名规则:IMG_YYYYMMDD_HHmmss,理论上按字母顺序排序即为按时间排序。

然而,在 Windows、Google Drive、KDE Dolphin 等系统中,照片的排序出现了问题:作者手机拍摄的照片(带额外下划线分隔毫秒)排在父亲手机拍摄的照片(无额外下划线)之前,即使时间更晚。

作者起初怀疑是系统 bug,但发现 Linux 的 ls 命令能正确排序,说明底层系统仍遵循真正的字母顺序。

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图形化文件管理器不再严格按字母顺序排序,而是引入了“自然排序”(natural sorting)——将文件名中的数字部分当作数值处理。例如,file-10.txt 会排在 file-9.txt 前面,因为 10 > 9。

作者发现,父亲的手机命名中毫秒直接跟在秒后(如_055436307),而作者的手机在秒和毫秒之间加了下划线(如_055436_307)。由于“307”在无下划线的文件中被视为更大数值(307 > 307,但整体字符串顺序不同),导致排序混乱。

最终,作者意识到这是系统“自作聪明”地试图“优化”排序,而非真正执行字母顺序。他怀念过去计算机严格按指令行事的时代,而不是被“猜测用户意图”的算法干扰。

他建议统一文件命名格式,并指出这种“自然排序”虽方便,却违背了“字母顺序”的本意,且难以在所有软件中统一设置。


HN 热度 311 points | 评论 210 comments | 作者:sebtron | 11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4022

  • 文件名排序应优先考虑用户实际使用习惯,而非严格按字母顺序,例如“9”应排在“10”之前,这是更符合多数人预期的自然排序。
  • 真正的字母顺序应将数字转为英文(如“one”“nine”)进行排序,但这种做法在实际应用中极少被需要,且会带来混乱。
  • 操作系统默认的排序方式并非“字母顺序”,而是“按名称排序”,属于非正式描述,因此不算误导。
  • 尽管用户可能理解“10”在字母顺序中应排在“9”之前,但大多数人仍希望文件管理器按数字大小排序,以符合直观认知。
  • 为兼容老旧设备(如 MP3 播放器)而使用“Chapter 01.mp3”这类格式虽有效,但显得繁琐且不美观,理想情况是所有设备都能正确识别数字排序。
  • 数字排序的“智能”处理并非万能,面对小数、千位分隔符、科学计数法等复杂情况时,系统行为可能出人意料,难以统一处理。
  • Unicode CLDR 标准中的“kn”排序规则已广泛应用于各操作系统,能有效实现自然排序,如版本号、数字序列等场景。
  • 自然排序规则简单明确:将连续数字序列视为数值进行比较,因此“5.9”小于“5.10”,这已被长期实践验证,未引发大规模用户困扰。
  • 对于“photo.jpg”“photo1.jpg”“photo01.jpg”等命名,排序逻辑可能因实现而异,但用户对数字大小的排序预期远高于对前导零的敏感度。
  • 非技术用户往往不关心排序细节,他们已习惯接受软件行为的“神秘性”,不会对异常排序提出抱怨。
  • 即使是受过工程教育的非技术人员,也普遍缺乏对软件底层逻辑的深入理解,仅能被动适应系统规则。

I made a public living room and the internet keeps putting weirder stuff in it #

https://www.theroom.lol

当前页面为一个名为“THE ROOM”的在线互动空间,目前该房间已关闭,提示用户稍后再来。页面显示有 23 人在线,房间分为 Room 1 和 Room 2,但当前仅支持进入主房间。用户需同意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方可继续使用。页面提供上传基础图像以开始编辑房间的功能,支持图像重置,可设置重置次数限制。界面包含“Save limit”保存限制选项,以及“Agree”确认按钮。页面底部有表情符号(💩🔥😂😍😱👀)用于互动反馈。系统提示“Custom rooms coming soon”,表示自定义房间功能正在开发中,目前用户只能使用全局公共房间。页面还包含“Verify you’re human”验证环节,需完成简单验证才能提交请求。整体界面简洁,强调用户互动、图像编辑与房间管理功能,适用于多人协作或创意编辑场景。


HN 热度 262 points | 评论 107 comments | 作者:streetmeat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98005

  • 有人设想让互联网付费购买物品送到真实客厅,形成一种奇特的互动体验。
  • 有人提议购买房产设置快递集中接收区,通过摄像头直播随机包裹的送达与组装过程。
  • 有人调侃建议订购一 pallet 的 10000 片拼图,但被指出这可能过于极端。
  • 有人指出当前互联网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相对友善的环境,更多成为连接“恶人团体”的工具。
  • 有人认为这种项目能同时激发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和最糟糕的一面。
  • 有人提到类似“随机暗网购物机器人”的项目,暗示网络中存在类似行为。
  • 有人指出大型主播和 YouTuber 已经经常收到大量随机寄送物品,开箱视频已成常态。
  • 有人建议为项目增加“赞助房间”功能,允许用户上传背景图定制专属空间。
  • 有人提出通过设置付费元素或限时保留机制,实现项目可持续运营。
  • 有人建议开发多种小游戏模式,如限时创作、投票选择、团队对抗等,增强互动性。
  • 有人建议引入付费功能,如自定义游戏、私密房间、增强提示权重等,实现盈利。
  • 有人认为该项目虽不实用,但具有广泛影响力,能带来情感共鸣。
  • 有人建议接受打赏,将实验视为艺术表达,不必强求商业化。
  • 有人指出当前网络支付门槛高,小额支付仍不便捷,缺乏简单支付方式。

Why I gave the world wide web away for free #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sep/28/why-i-gave-the-world-wide-web-away-for-free

本文是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撰写的一篇深度文章,回顾了他创建万维网的初衷与愿景,并反思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偏离了最初的理念。

他回忆自己 34 岁时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提出将互联网与超文本结合的构想,最终说服机构将万维网的知识产权无偿捐赠给公众,使其成为全球免费共享的公共资源。他坚信,只有当网络对所有人开放且无需付费使用时,才能真正激发全球范围内的创造力与协作。

然而,如今的互联网已发生深刻变化。大型平台通过收集用户数据进行商业变现,甚至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用于精准广告投放和操纵性内容传播。用户不再是服务的“客户”,反而成为被交易的“产品”。这种模式严重损害了个人隐私、心理健康,加剧社会分裂。

为应对这一危机,伯纳斯-李提出“Solid”项目——一个基于开源、可互操作的数据标准,让个人掌控自己的数据。用户的数据不再分散在各大平台,而是集中存储在自己控制的“数据港”中,应用必须获得授权才能访问。他强调:我们生成的数据,理应由我们自己拥有和支配。

他指出,从 Web 1.0 到 Web 2.0 的演进中,我们走错了路。如今面临 AI 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必须吸取社交媒体的教训,避免 AI 被少数科技巨头垄断。他呼吁建立类似 CERN 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推动 AI 的公共利益导向研究。

他强调,全球治理和监管并非技术难题,而是政治意愿的问题。只要各国政府迅速行动,我们仍有机会重建一个以合作、创造与共情为核心的互联网,让网络真正回归“为所有人服务”的初心。


HN 热度 231 points | 评论 123 comments | 作者:n1b0m | 1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3501

  • 万维网在早期被免费开放是必然的,因为当时互联网基础设施尚未支持在线支付,且主流协议如 FTP、IRC、SMTP 等均为开放免费,万维网若非开放则难以普及。
  • AOL、CompuServe、Prodigy 等早期商业服务是封闭的,万维网的开放特性使其能超越这些封闭平台,成为更自由的网络形态。
  • 万维网的开放性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经过了与封闭网络(如 AOL)的激烈竞争才得以确立,但这种开放状态并非永久,需要持续努力维护。
  • 万维网的开放性曾面临威胁,如今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如 Meta 和 Google 的封闭应用与 Web 标准之间的冲突,技术界需保持警惕。
  • 苹果强制使用 WebKit 浏览器引擎,限制了 Web 的开放性,对 Web 生态构成威胁。
  • 早期的 Xanadu 等超文本项目试图通过微支付实现内容付费,但因依赖版权和微交易机制而失败,难以普及。
  • 微支付在没有去中心化金融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且可能引发金融犯罪和监管难题,同时可能被用于社会控制。
  • 当前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巨大,仅靠用户支付的通信费用难以覆盖,因此广告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 一些国家的光纤网络建设已通过用户月费实现盈利,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可通过长期用户付费回收。
  • 虽然微支付在移动应用中已有实践(如 iOS 和 Android 内购),但用户普遍不愿为网页内容付费,导致微支付在 Web 上难以推广。
  • 支付请求 API 等技术已存在,但因缺乏用户和开发者关注而未普及。
  • Brave 浏览器和 Kagi 等新项目尝试通过隐私保护和内容付费模式推动 Web 的可持续发展。

Handy – Free open-source speech-to-text app written in Rust #

https://handy.computer/

Handy 是一款免费且开源的语音转文字应用,可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无需将音频上传至云端,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用户通过快捷键启动语音输入,说话后释放按键,系统会自动将语音内容转写并粘贴到当前输入框中。支持两种模式:推键说话(默认)和按键开启/关闭模式,可自定义快捷键。

界面简洁,功能专注,仅用于语音转文字。设置菜单直观,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调整按键绑定和工作模式。

项目强调开源与隐私保护,鼓励社区参与贡献。目前获得多个赞助商支持,致力于让无障碍工具惠及更多人。


HN 热度 224 points | 评论 94 comments | 作者:Leftium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99106

  • 现代桌面应用程序即使在不做任何操作的情况下,也消耗大量系统资源,例如一个简单的语音转文字应用占用 120MB 内存,令人震惊。
  • 尽管硬件性能大幅提升,但用户体验并未相应改善,软件响应速度和启动速度并未明显提升,反而出现更多卡顿和延迟。
  •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性能瓶颈可能源于底层算法效率低下,如 macOS 中存在 O[n²]级别的低效算法,导致文件操作和系统功能缓慢。
  • 一些看似复杂的现代应用,其实可以用简单的脚本在 Linux 上快速实现,例如使用 whisper.cpp 结合 shell 脚本即可完成语音识别和输入。
  • 与现代大型应用相比,早期软件体积小、运行快,如今的软件却因依赖库和框架膨胀,导致资源占用过高。
  • Rust 和 Go 等系统级语言虽有性能优势,但实际应用中仍可能因依赖项和设计复杂性导致资源浪费,无法真正实现轻量化。
  • 跨平台语音识别工具受限于平台特定的音频和输入接口,如 Linux 依赖 PipeWire 和 ydotool,难以在其他系统上直接运行。
  • 应用程序的“技术标签”如“用 Rust 编写”更多是营销手段,而非用户真正关心的性能或功能优势。
  • 用户对 Python 编写的 GUI 应用普遍缺乏兴趣,主要因其运行时环境复杂、资源占用高,而对 Rust/Go 等语言编写的程序更青睐。

High-power microwave defeats drone swarm #

https://www.epirusinc.com/press-releases/epirus-leonidas-high-power-microwave-defeats-49-drone-swarm-100-of-drones-flown-at-live-fire-demonstration

Epirus 公司于 2025 年 9 月 10 日宣布,其 Leonidas 高功率微波(HPM)系统在 8 月 26 日于印第安纳州坎普阿特伯里举行的实弹演示中,成功击落全部 61 架无人机,实现 100% 命中率。此次演示共包含五个实战化飞行场景,全面展示了 Leonidas 系统的多项核心能力。

在多角度反无人机集群攻击测试中,系统先后成功拦截从两侧逼近的两组各三架无人机。在选择性打击测试中,系统可精准识别并击落指定目标,同时避免误伤邻近无人机,体现其软件定义波形的高精度控制能力。在精确拦截测试中,系统将目标无人机引导至预设安全区域后击落,实现低至无附带损伤的防御效果。

系统还展示了同时应对多个目标的能力,成功在不同距离上一次性击落三架无人机。演示的压轴环节是击落由两种典型威胁无人机组成的 49 架无人机集群,仅用一次电磁脉冲即完成全部摧毁,充分验证了其“一发制多”的反集群作战优势。

此次演示为第一代 Leonidas 系统,该系统由 Epirus 自主研发,于 2022 年完成设计。公司已于 2025 年 7 月发布第二代 Leonidas,其在相同体积下,作战距离和杀伤力预计提升一倍以上。

Epirus 表示,Leonidas 是目前唯一具备实战能力的“一对多”反无人机解决方案,此次演示向美国国防部、多家政府机构及九个盟国代表充分展示了其在应对无人机威胁方面的领先技术实力。


HN 热度 202 points | 评论 153 comments | 作者:nis0s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99863

  • 高功率微波武器对无人机集群具有显著打击效果,乌克兰已开始测试能抵抗俄方电子对抗的新一代自杀式无人机。
  •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推动了无人机技术快速迭代,新无人机每三个月更新一次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
  • 日本已研发出能抵御甚至引导雷击的无人机,展示了极端环境下的技术适应能力。
  • 通信干扰在乌克兰战场已基本失效,新型反无人机系统可能依赖定向电磁脉冲破坏数字电路。
  • 通过将敏感电子设备置于金属屏蔽舱内、使用光纤通信,可有效提升无人机抗电磁干扰能力。
  • 电机驱动系统中的霍尔传感器和电流检测电路可能成为电磁脉冲攻击的薄弱环节。
  • 无需使用无刷电机,可改用更耐用但成本更高的有刷电机,以降低电磁敏感性。
  • 金属屏蔽舱需接地或足够厚实,否则在强电磁场下仍可能失效。
  • 磁场屏蔽需特殊材料,普通铁磁材料无法有效阻挡低频地磁场,且难以实现有效接地。
  • “地”在电磁屏蔽中是相对概念,非绝对必要条件,屏蔽效果主要依赖导电连续性。
  • 摄像头和惯性传感器可通过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法拉第笼实现保护,支持基本导航功能。
  • DJI 等厂商已实现无 GPS 的惯性导航技术,可在无卫星信号环境下运行。
  • 精准打击无人机依赖厘米级定位精度,增加抗干扰设计会提高成本和重量,影响无人机数量与作战灵活性。
  • 当前高功率微波反无人机系统尚处演示阶段,缺乏实际部署时间表,难以与战场快速演进的技术抗衡。
  • 无人机使用内燃机(如二冲程柴油机、燃气涡轮)可规避电磁脉冲对电机的直接影响。
  • 电机可置于屏蔽舱内,通过机械传动连接螺旋桨,但需解决非导电轴、散热和密封问题。
  • 使用导电滑环实现金属轴穿透屏蔽舱,可降低射频阻抗,但需确保结构耐用性。
  • 高功率电磁场易在无刷电机线圈中感应电流,导致控制器误判相位,引发电机异常运转甚至停转。
  • 电磁屏蔽虽有效,但会增加重量和成本,影响无人机的经济性和航程。
  • 某些反无人机系统已具备雷达探测能力,如丹麦“鸟”雷达可有效发现无人机群。
  • 将炸药绑在无人机上比利用雷击更具实际作战效率,雷击武器化仍面临技术挑战。
  • 无人机集群的致命半径有限,需高精度打击,因此抗干扰设计对作战效能影响显著。

The death of east London’s most radical bookshop #

https://www.the-londoner.co.uk/scarlett-letters-closure-left-wing-bookshop/

东伦敦最具激进色彩的书店“Scarlett Letters”在 2025 年 7 月迎来其戏剧性的终结。这家书店由激进主义者 Marin Scarlett 创办,初衷是成为性工作者、LGBTQ+ 群体和边缘社群的抵抗与交流中心,开业仅数月便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厕所事件”成为导火索。4 月初,书店的残障厕所因安装在无法轮椅进入的地下室而被堵塞,Scarlett 随后在员工群组中发布消息,要求员工必须亲自陪同访客使用厕所,并建议员工练习如何拒绝顾客的非分请求,如借用剪刀、进入后场等。这一言论被员工视为“荒谬且性别歧视”,尤其在强调“友善”“女性气质”与“英国式礼貌”的语境下,更被解读为对女性员工的贬低。

该事件迅速激化了长期存在的劳资矛盾。员工普遍抱怨缺乏固定工时、无病假薪酬、合同不稳定。在“厕所门”事件后,全体员工迅速决定组建工会——United Voices of the World(UVW),并提出三大诉求:获得病假薪酬、废除零工合同、实行合作社管理模式,让员工参与决策。

Scarlett 回应称自己每周工作六至七天,收入甚至低于员工,因此需要聘请经理,这将导致部分员工被解雇。同时,她透露书店靠一位匿名“天使投资人”每月 1 万英镑资助维持运营,而该投资人明确表示,若书店转为合作社模式,可能削减或终止资助。

双方陷入僵局。员工在 Instagram 上发起公开抗议,指控书店利用边缘群体身份进行营销,却忽视员工真实声音,称其为“营销骗局”和“殖民式叙事”。Scarlett 则在回应中强调自己作为多重边缘身份者,独自支撑书店的艰难处境,最终宣布书店将关闭。

7 月 1 日清晨,Scarlett 带领团队突袭书店,试图阻止员工占领,现场出现 Google AI 研究员 Blaise Agüera y Arcas 的身影,引发外界震惊。书店最终在混乱中关闭,曾被寄予厚望的激进文化空间,以一场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悲剧收场。


HN 热度 196 points | 评论 151 comments | 作者:mooreds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398153

  • 东伦敦最具激进色彩的书店倒闭,反映出激进文化空间在现实压力下的脆弱性,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格拉斯哥的 Pink Peacock 咖啡馆。
  • Pink Peacock 咖啡馆虽号称全球唯一的酷儿、犹太无政府主义、纯素、自助付费咖啡馆,但因管理混乱、卫生条件差、服务不佳而引发争议,最终因无法修复残障厕所而关闭。
  • 有评论指出,该咖啡馆的关闭并非完全因外部系统压迫,而是内部管理失败和缺乏可持续运营能力所致,部分支持者也承认其运营不善。
  • 一些人认为激进文化空间的失败是常态,但也有长期存在的激进机构如伦敦的 Housmans(1945 年开业)和 Freedom(1886 年开业)证明其可持续性。
  • 有人提到旧金山的 City Lights 书店自 1953 年开业至今仍存续,暗示激进文化空间并非注定失败,关键在于运营模式与社区支持。
  • 有观点指出,激进左翼内部存在“实用主义者”与“教条主义者”的分裂,前者注重现实成果,后者执着于意识形态纯洁性,这种张力是运动内部冲突的根源。
  • 这种分裂在各类左翼运动中普遍存在,包括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自由软件运动等,甚至在保守派中也存在类似“偶像崇拜”现象。
  • 有评论引用《结构无序的暴政》一书,指出去中心化组织容易陷入权力真空与内部斗争,导致组织失效。
  • 有人将激进文化空间的关闭类比为博物馆、餐厅或夜店的衰落,反映出人们对“怀旧符号”的情感依恋,即使他们从未真正使用过这些空间。
  • 一些人认为,人们往往对“存在感”有强烈需求,却不愿为维持其运转付出实际成本,这是一种典型的“免费搭车”心理。
  • 有评论指出,某些激进空间更像是“行为艺术”而非可持续商业,依赖匿名资助维系,缺乏真实盈利模式。
  • 激进文化空间的衰落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如特定亚文化群体的消退或年龄结构变化,导致原有空间失去受众基础。

EPA tells some scientists to stop publishing studies #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climate-environment/2025/09/20/epa-scientists-research-publications/

美国环保局(EPA)被曝要求其下属部分科学家暂停发表研究论文。据两名知情员工透露,EPA 水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近日被召集参加一场会议,被告知需立即暂停几乎所有研究的发表工作,直至完成内部审查。这一举措引发外界关注,被视为可能影响科学独立性与信息公开的信号。

报道指出,此举发生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部分评论认为这是政治干预科学的体现,旨在压制可能对政策构成挑战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清楚该禁令是否适用于 EPA 其他部门,但已有员工对科研自由受到限制表示担忧。

该事件也引发公众和科学界广泛讨论,许多评论质疑政府对科学成果的审查机制,担忧其对环境保护与公共健康决策的长期影响。


HN 热度 195 points | 评论 179 comments | 作者:geox | 1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403656

  • 当前政府试图塑造强势形象,但实际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不愿接受与其政策相悖的研究结果,无论是关于可再生能源还是煤炭开采。
  • 特朗普及其团队对批评反应过度,甚至威胁要对提问的记者提起诉讼,表现出典型的“玻璃心”。
  • 美国需要建立独立于联邦政府的集体性公民组织,以确保在环保等议题上的努力不受政府更迭影响,尤其因为这些议题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 资金来源是建立此类组织的关键问题,目前尚无明确解决方案。
  • 尽管加州经济规模庞大,但其政治领导层在治理上表现不佳,资源被用于竞选和选区划分等非核心事务,且存在严重的政府欺诈问题。
  • 加州的财政资源被用于补贴其他州,而这些州却通过选区划分等手段削弱加州的代表权,导致加州面临“无代表的税收”困境。
  • 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自建国之初就存在不平等,参议院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护人口较少的州利益,尤其是蓄奴州,这本质上是一种反民主设计。
  • 加州在联邦体系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其人口占比与参议院席位不成比例,导致其在联邦政策中常被边缘化。
  • 联邦政府对加州的过度干预,如对州内合法大麻贸易的执法,违反了宪法第十修正案,显示联邦权力越界。
  • 尽管联邦政府在历史上曾推动南方各州实现选举公平,但当前最高法院的判决加剧了选区划分的不公,使问题更加严重。
  • 1929 年《重新分配法案》永久冻结了众议院席位数量,导致人口增长快的州代表性不足,而该法案的废除被两党忽视,问题长期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