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9 18 HackerNews

2025-09-18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丹麦自2008年启动HPV疫苗接种计划以来,已基本消除导致宫颈癌的HPV16和HPV18病毒株的感染,感染率显著下降。 Apple Photos应用程序在启用“导入后删除照片”功能时,可能导致照片损坏,用户需改用其他工具解决。 GNU Midnight Commander是一款功能丰富的全屏文本模式文件管理器,支持多种操作和远程环境,适合高效文件管理。 经典游戏《DOOM》在真实硬件上长期运行后因变量溢出崩溃,实验验证了其代码缺陷的理论。 德国在欧盟“聊天控制”提案中的立场被重新定为“未决定”,反对者需持续施压以保护隐私权。 Framework Desktop通过更换风扇和侧板设计显著降低噪音,Noctua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和3D打印文件。 美国投资者与中国就TikTok交易接近达成,计划由投资者财团控制TikTok美国业务,中国股东持有部分股份。 阿里巴巴新AI芯片PPU关键规格与H20相当,配备高显存和带宽,标志中国在高端AI芯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Denmark close to wiping out cancer-causing HPV strains after vaccine roll-out #

https://www.gavi.org/vaccineswork/denmark-close-wiping-out-leading-cancer-causing-hpv-strains-after-vaccine-roll-out

丹麦自 2008 年推行 HPV 疫苗接种计划以来,已基本消除导致宫颈癌的两种主要 HPV 病毒株(HPV16 和 HPV18)的感染。一项发表于《Eurosurveillance》的研究显示,接种疫苗女性中,HPV16/18 的感染率已从接种前的 15%–17% 下降至 2021 年的不足 1%。

研究分析了 2017 至 2024 年间丹麦 22 至 30 岁女性的宫颈细胞样本,发现首批在青少年时期接种疫苗的女性群体,其宫颈癌风险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中,HPV16/18 感染率也降至 5%,表明疫苗已带来群体免疫效应,有效减少了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尽管如此,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受检女性感染了未被早期四价疫苗覆盖的其他高危型 HPV。随着 2017 年起推广的九价疫苗(覆盖 9 种高危型 HPV)接种人群进入筛查年龄,未来宫颈癌筛查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该研究为全球 HPV 疫苗接种成效提供了有力证据,也提示未来筛查指南应随疫苗覆盖率提升而动态调整。


HN 热度 928 points | 评论 344 comments | 作者:slu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65745

  • 美国居民应考虑接种 HPV 疫苗,无论年龄,该疫苗由保险覆盖,仅需 2 至 3 剂,对男女均推荐。
  • 尽管疫苗推荐用于特定年龄段,但成年人仍可接种,尤其在未感染特定 HPV 类型时具有保护作用。
  • 一些药店和医疗机构对成年人接种疫苗持消极态度,甚至有药剂师质疑接种动机,认为年龄大了接种无效。
  • 药剂师的错误观念源于对疫苗作用机制的误解,认为成年人已感染 HPV 就无需接种,但疫苗仍可预防未感染的高危型别。
  • 有患者因药剂师拒绝而转至印度接种 Cervavac,价格仅为 20 美元/剂,远低于美国的高昂费用。
  • 即使已婚或伴侣稳定,未来仍可能面临新伴侣或感染风险,接种疫苗仍是合理选择。
  • 一些医疗从业者缺乏对疫苗科学依据的理解,机械遵循指南而忽视个体健康需求。
  • HPV 疫苗在 45 岁以下人群中有明确推荐,超过 26 岁需医生参与“共同临床决策”,部分机构如计划生育联合会(Planned Parenthood)更愿意提供服务。
  • 在美国,部分患者因无保险或自费压力大,难以负担疫苗费用,即使获得处方也面临经济障碍。
  • 某些州规定药剂师不能自行开具疫苗处方,需医生处方,增加了接种难度。
  • 丹麦的疫苗接种政策不推荐成年女性接种,认为对已有性行为者效果有限,但该观点存在争议。
  • HPV 有多种亚型,感染一种并不意味着感染所有类型,疫苗仍可提供对未感染亚型的保护,并预防生殖器疣。
  • 有患者在伴侣感染 HPV 并发展为癌症后,深刻认识到疫苗的重要性,对错误言论表达强烈谴责。

Apple Photos app corrupts images #

https://tenderlovemaking.com/2025/09/17/apple-photos-app-corrupts-images/

作者在使用苹果 Photos 应用程序从 OM System OM-1 相机导入照片时,发现照片频繁出现损坏问题,尤其在启用“导入后删除照片”功能后,问题更加严重。

最初作者以为是硬件问题,于是更换了 USB-C 数据线、SD 卡、笔记本电脑,甚至升级到 OM-1 MKII 相机,但问题依然存在。最终通过排除法确认问题出在 Photos 应用本身。

关键发现是:当启用“导入后删除”功能时,Photos 会在复制文件的同时删除原始文件,这一操作导致部分文件被错误地写入或损坏。作者通过对比原始 SD 卡中的文件与 Photos 导出的文件,发现文件大小一致但内容不同,MD5 校验值完全不同,证实文件已损坏。

作者最终放弃使用 Photos 的自动导入功能,转而采用新工作流:先用 Darktable 导入并筛选照片,处理后再导出原始 RAW 和 JPG 文件,最后再导入到 Photos 用于查看和分享。该流程未再出现文件损坏问题,因此确认问题根源为 Photos 应用的导入机制。

作者提醒其他用户,若使用苹果 Photos 导入 RAW + JPG 照片,尤其是开启“导入后删除”功能,应警惕照片损坏风险。建议避免依赖该功能,优先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初步处理,再导入 Photos。


HN 热度 909 points | 评论 346 comments | 作者:pattyj | 11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74277

  • Apple Photos 应用在导入图片时可能存在并发 bug,导致文件处理过程中出现数据损坏,尤其在合并 RAW+JPEG 文件、生成预览和数据库索引时更容易发生。
  • 该问题具有随机性和非确定性,难以复现,因此向 Apple 报告时缺乏有效证据,导致难以获得官方重视。
  • 用户普遍反映向 Apple 提交 bug 报告效果极差,常被要求提供复杂示例或诊断文件,且多数报告石沉大海,缺乏反馈。
  • 有开发者指出,即使在大型科技公司,未响应的 PR 和 bug 报告也普遍存在,Apple 的情况并非特例。
  • 一个涉及紧急呼叫功能的严重 bug 被指出:仅支持左侧音量键挤压触发紧急呼叫,而右侧的“操作按钮”不支持,可能导致儿童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求助,已造成实际伤亡风险。
  • 有建议通过媒体或科技博主(如 9to5mac)曝光问题,以提高 Apple 内部对关键 bug 的关注度。
  • 有人分享 Apple Watch 在真实场景中成功检测到跌倒并自动呼叫急救的案例,证明其在紧急情况下的救命价值。
  • 有人质疑将科技产品宣传为“救命工具”具有情感操控倾向,可能诱导消费者为非必要功能支付高价。
  • 有观点认为,即使不使用 Apple 设备,紧急情况下仍可通过他人协助或传统方式求助,不应过度依赖智能设备。
  • 对于儿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手机求助的场景,有争议认为应由成人监护,而非依赖儿童操作复杂功能。

GNU Midnight Commander #

https://midnight-commander.org/

GNU Midnight Commander(简称 mc)是一款功能丰富的全屏文本模式文件管理器,遵循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属于自由软件。它提供双面板界面,支持文件复制、移动、删除、目录树操作、文件搜索以及在子 shell 中执行命令。内置查看器、编辑器和差异对比工具。

mc 基于 ncurses 或 S-Lang 等文本界面库,可在标准控制台、X Window 终端、SSH 连接及各种远程 shell 环境中运行。

安装方式简便,可通过系统包管理器快速安装:

  • Debian / Ubuntu:apt-get install mc
  • Fedora / Red Hat:dnf install mc
  • FreeBSD:pkg install mc
  • macOS:brew install midnight-commander

官方文档以在线手册为主,可通过命令行查看:

  • man mc:主手册
  • man mcedit:编辑器手册
  • man mcview:查看器手册
  • man mcdiff:差异对比手册

支持主题美化,可使用内置皮肤或自定义开发,详情见 https://skins.midnight-commander.org

项目源码托管于 GitHub,发布版本由 OSU OSL 镜像提供。开发者可参考“开发”页面参与贡献,查看最新开发版本的更新日志。


HN 热度 480 points | 评论 282 comments | 作者:pykello | 1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71481

  • Midnight Commander 是高效且愉悦的文件系统导航工具,尤其适合熟悉快捷键和与其他命令行工具结合使用。
  • 通过 Ctrl+O 快捷键可在 Midnight Commander 与命令行之间无缝切换,提升操作效率。
  • Dolphin 是功能强大的图形化文件管理器,支持集成终端、分屏视图和直接打开 SSH/SFTP URL。
  • PCManFM-Qt 提供了类似 fzf 的即时文件搜索功能,支持按文件名任意部分过滤,且无需额外按键。
  • PCManFM-Qt 依赖较少,适合轻量级桌面环境,是 Dolphin 的优秀替代品。
  • GNOME 的 Nautilus 曾支持分屏,但被开发者移除,引发用户不满。
  • Konqueror 曾支持多分屏和文件预览,但已不再积极维护。
  • TkDesk 支持无限分屏,导航子目录时默认在新分屏打开,可水平滚动查看路径。
  • Midnight Commander 支持 FTP、SFTP 和 SSH URL 浏览,可满足远程文件管理需求。
  • WebDAV 协议可通过挂载后在 Midnight Commander 中浏览。
  • Dolphin 在处理大量文件移动时表现稳定,不易崩溃或变慢。
  • Krusader 是基于 KDE 的文件管理器,界面传统,功能强大,适合喜欢经典风格的用户。
  • Double Commander 是跨平台的免费文件管理器,基于 Free Pascal/Lazarus 开发,支持 Docker 卷显示,但可能占用过多空间。
  • Double Commander 允许禁用驱动器按钮或通过菜单查看所有驱动器。
  • Midnight Commander 的 Ctrl+X 快捷键可快速执行 shell 命令,如批量打包选中文件。
  • 用户希望 Midnight Commander 支持 Vim 键位,以保持系统内键位一致性。
  • Yazi 是现代风格的终端文件管理器,支持标签页和文件预览,与 kitty 终端配合良好。
  • GNOME 49 新增 Ctrl+dot 快捷键,可快速在当前目录打开终端,与 Dolphin 的集成终端功能类似。
  • 用户希望 GNOME 的终端集成能像 Dolphin 一样自动同步目录并保留终端设置。
  • 在 zsh 中可通过 *(om[1]) 命令获取当前目录下最近修改的文件。
  • 用户希望在全系统范围内(从家目录开始)快速定位最近修改的文件,并能方便地查看前几个最近修改的文件。

Doom crash after 2.5 years of real-world runtime confirmed on real hardware #

https://lenowo.org/viewtopic.php?t=31

一位名为 minki 的网站管理员分享了一项持续两年半的奇特软件实验:在真实硬件上运行经典游戏《DOOM》,并观察其因代码缺陷导致的最终崩溃。

该实验源于对《DOOM》引擎的深入分析。发现游戏中一个用于追踪演示(demo)状态的变量在每次新演示开始后仍持续递增,而未被重置。虽然在正常游戏流程中这一问题不会显现,但长期运行下,该变量会逐渐逼近整数溢出边界。

minki 估算,该变量在理想条件下约需 2.5 年才会发生溢出。为验证这一猜想,他将《DOOM》部署在一台小型 PDA 上,并通过自制的 18650 电池供电系统(由路由器 USB 口持续供电)保持设备长期运行。

最终,在实验启动约 2.5 年后,设备突然弹出崩溃提示,证实了该变量确实发生了溢出,导致游戏崩溃。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推测,也展示了经典软件在极端长期运行下的“诅咒”式行为。

文章附有一张崩溃时的截图,并以幽默的“MSD - 让旧设备重获新生”作为结尾,呼应了其对复古硬件与软件实验的热爱。


HN 热度 432 points | 评论 194 comments | 作者:minki_the_avali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68269

  • Crash Bandicoot 3 游戏中的时间计数器使用 32 位整数,持续递增直到溢出,约需 2.26 年,溢出后时间变为负数,导致游戏出现异常行为。
  • Final Fantasy 9 中存在一个获取条件受限的武器,可通过在游戏内持续运行超过两年使计时器回绕来达成,体现了“慢即是快”的策略。
  • 保时捷的名言“完美的赛车在冲过终点线后随即解体”反映了赛车设计中追求极致性能而非耐用性的哲学。
  • 该设计哲学认为系统各部件寿命应与系统整体设计寿命一致,过度强化某部件会导致整体成本上升,但忽视了长期维护需求。
  • 赛车领域中,过去存在为提升单次表现而故意缩短部件寿命的做法,如 F1 赛车发动机仅使用几圈即更换。
  • 20 世纪 80 年代 F1 赛车使用高压涡轮增压发动机,为追求极限性能会焊接关闭废气阀,导致发动机仅能运行 2-3 圈。
  • 当前拖车赛车的发动机设计寿命极短,仅能承受约 800 转即失效,体现极端性能导向。
  • F1 规则虽允许一定数量的发动机更换并施加罚位,但实际仍频繁使用新引擎,说明“可靠性”并非首要目标。
  • 某 F1 衍生的量产车 AMG ONE 搭载 F1 发动机,需每 31,000 英里进行一次大修,说明其发动机并非为长期耐用设计。
  • 某铝型材公司伪造测试数据,因早期安全系数高未被发现,但进入对重量敏感的航空航天领域后,因安全系数低导致火箭发射失败。
  • 该公司的测试主管因伪造数据被判处三年监禁,但因患有痴呆症,实际服刑时间可能较短。
  • 产品设计中若追求极致性能或成本控制,可能牺牲耐用性,导致产品在短期内失效。
  • 消费者保护法律限制了企业故意制造“易损产品”的行为,但现实中仍存在通过频繁更换或保修来掩盖寿命短的问题。
  • 一些家用电器如真空低温烹饪设备,普遍在 90 天内故障,厂商通过更换保修件而非提升质量来应对。
  •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90 天的连续运行时间相当于约 15 年的正常使用周期,说明设备寿命设计存在严重问题。

The Asus gaming laptop ACPI firmware bug #

https://github.com/Zephkek/Asus-ROG-Aml-Deep-Dive

该网页是一篇关于华硕 ROG 游戏本 ACPI.sys 驱动高延迟问题的深度技术分析文章,聚焦于影响用户体验的系统卡顿、音频断续、鼠标延迟等现象。

文章指出,尽管用户尝试了更新驱动、重装系统、调整电源设置等常规方法,问题依然存在,根源并非操作系统或驱动本身,而是主板固件(BIOS)中存在缺陷的 ACPI 机器语言(AML)代码。

通过使用 LatencyMon 工具检测,发现系统在高优先级中断处理上出现严重延迟,最高达到 65,816.6 微秒,而 ACPI.sys 是导致 DPC(延迟过程调用)延迟高达 5,998.83 微秒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显示,CPU 0 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中断处理负载,表明中断被强制绑定到单个核心,存在严重的调度问题。

为深入排查,作者使用 ETW(事件跟踪 Windows)技术捕获了 ACPI 事件日志,发现延迟事件具有高度规律性,每 30 至 60 秒重复一次。关键事件为_GPE._L02 中断,其执行时间长达 13.6 毫秒,远超正常范围,严重影响实时性能。

最终结论:该问题源于华硕 BIOS 中 ACPI 固件代码的低效或错误设计,特别是与嵌入式控制器(EC)通信相关的通用平台事件(GPE)处理逻辑。该问题并非软件层面可修复,需通过 BIOS 更新或固件补丁解决,且影响多款 ROG 系列笔记本,如 Zephyrus M16、Scar 15 等。


HN 热度 392 points | 评论 167 comments | 作者:signa11 | 18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71484

  • 这次发现的固件漏洞及其修复方案令人惊叹,展现了现代 PC 底层技术的复杂性与可挖掘性,体现了用户在逆向工程方面的高超能力。
  • 该问题已存在四年之久,暴露出厂商在质量保证和问题反馈机制上的严重缺失,令人失望。
  • 问题的根源在于固件中在中断服务例程中调用睡眠函数,这种低级错误难以理解,反映出固件测试和审查流程的严重缺陷。
  • 厂商对这类问题长期忽视,可能源于对用户反馈的轻视或内部流程的失效,即使问题明显且可复现。
  • 消费级硬件普遍质量堪忧,竞争激烈导致厂商更关注营销而非用户体验,形成“大家都不好”的恶性循环。
  • 尽管问题明显,但用户反馈未被有效收集或分析,说明技术支持与品控流程存在系统性漏洞。
  • 修复方案虽已提出,但需针对具体型号和固件版本定制,无法通用,说明问题的复杂性和修复的局限性。
  • 消费者对这类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手段,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获得厂商回应,只能自行妥协或更换设备。
  • 有用户指出,厂商可能故意忽视问题,甚至将问题归咎于硬件批次或软件冲突,以规避责任。
  • 该事件反映出 ACPI 固件开发环境的混乱与低质量,其 Aml 字节码执行环境缺乏规范,极易引入严重错误。
  • 有观点认为,Linux 系统虽能提供更好的可调试性,但若底层固件质量差,仍无法避免系统级问题。
  • 修复 ACPI 问题通常需要绕过其原始代码,直接重写驱动,说明其设计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
  • 该问题的长期未修复,反映出厂商对品牌声誉的漠视,可能对消费者信任造成不可逆损害。

EU Chat Control: Germany’s position has been reverted to undecided #

https://mastodon.social/@chatcontrol/115215006562371435

德国在欧盟“聊天控制”(Chat Control)提案的最新进展中,立场被重新定为“未决定”(UNDICIDED)。尽管德国曾对破坏端到端加密表示担忧,但在 2025 年 9 月 12 日的 LEWP 会议上,德国并未明确反对该提案,而是选择保持开放态度,表现出愿意谈判与妥协的意愿。

这一转变被广泛视为重大挫折,因为德国在阻止该提案通过中具有关键作用。多个用户和组织呼吁公众继续施压,强调必须持续发声,防止隐私权进一步被侵蚀。

目前,反对者正重新启动全面动员,包括发送电子邮件至德国联邦内政部(BMI)、利用帕特里克·布雷耶(Patrick Breyer)的网站生成抗议信件,并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有人表示,不能因短暂的乐观而放松警惕,必须持续行动,直到提案真正被彻底放弃。

部分用户表达了对德国政治现状的失望与羞耻感,甚至有人表示考虑移民至其他更重视隐私的欧盟国家(如芬兰)。同时,也有声音提醒不要轻信“提案已被击败”的说法,强调必须等到欧盟正式决议后才能确认结果。

总体来看,尽管面临挫折,反对“聊天控制”的运动仍在持续,号召全球支持者保持警惕、加强行动,捍卫数字通信的隐私权与自由。


HN 热度 376 points | 评论 269 comments | 作者:doener | 1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73854

  • 该提案中对国家安全部门的例外条款暴露了其技术不可靠或存在大量误报的问题,暗示系统并不真正安全。
  • 该例外条款实际上保护了政客等特权群体,使其通信不受审查,凸显了“对己宽松、对人严苛”的双重标准。
  • 欧盟内部推动该计划的主要是丹麦等国政客以及 Europol 等机构,背后存在政治与执法机构的联合推动。
  • 政治人物过度依赖所谓“专家”意见,缺乏独立判断力,甚至在技术问题上被误导或操控。
  • 部分政客对基本技术概念一无所知,却强行推行可能破坏加密安全的政策,反映出严重的治理能力缺失。
  • 该提案本质上是通过强制平台复制加密消息内容供人工审查,虽未直接要求“后门”,但实质上等同于破坏端到端加密的完整性。
  • 将平台的通信内容复制并交由人工审查,相当于在加密体系上开了一扇“主动的门”,比传统“后门”更危险。
  • 该机制一旦实施,将导致大量合法隐私通信被暴露,且缺乏有效监督,极易被滥用。
  • 该提案的真正目的并非打击犯罪,而是为监控权力扩张提供合法外衣,最终损害公民基本权利。
  • 与其依赖监控技术,不如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如贫困、教育、住房等,才能真正保护儿童与社会安全。
  • 该提案反映出权力阶层对普通民众隐私的漠视,却要求民众无条件信任其“为公共利益”的动机。

About the security content of iOS 15.8.5 and iPadOS 15.8.5 #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125142

该网页是苹果公司发布的关于 iOS 15.8.5 和 iPadOS 15.8.5 安全更新的官方说明文档。

更新发布时间为 2025 年 9 月 15 日,主要修复了一个与 ImageIO 框架相关的安全漏洞。 漏洞影响设备包括:iPhone 6s(全系列)、iPhone 7(全系列)、iPhone SE(第一代)、iPad Air 2、iPad mini(第四代)及 iPod touch(第七代)。

该漏洞可能导致恶意图像文件引发内存损坏,苹果已确认有报告称此问题曾被用于针对特定个体的高复杂度攻击。 问题已通过加强边界检查修复,相关漏洞编号为 CVE-2025-43300,由苹果公司负责披露。

苹果强调,为保护用户安全,公司通常不会在问题调查完成及补丁发布前公开讨论安全问题。 更多安全信息可参考苹果产品安全页面。

该页面不推荐或背书非苹果制造的产品或第三方网站,苹果对第三方内容的准确性或可靠性不承担责任。


HN 热度 342 points | 评论 152 comments | 作者:jerlam | 22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70108

  • 苹果在支持老旧设备方面表现优于谷歌,尤其在长期系统更新支持上获得认可。
  • 谷歌 Pixel 8 及以后机型提供 7 年系统更新,Pixel 6-7 为 5 年,虽不如苹果但已属合理范围。
  • 早期 Pixel 机型(如 Pixel 1)存在持续性问题,至今仍被提及,影响用户信任。
  • 有用户因谷歌更新导致 911 紧急呼叫功能失效,且未及时修复,引发严重安全担忧。
  • 911 呼叫问题在 Pixel 设备上长期存在,甚至在近年仍有报告,令人担忧。
  • 911 测试呼叫可通过联系当地 911 中心非紧急号码提前预约进行。
  • 手机厂商可利用自建室内蜂窝网络和仿真环境进行 911 功能测试,提升可靠性。
  • 谷歌在隐私方面的持续数据追踪行为让用户失望,即使关闭相关功能也无法避免。
  • 谷歌的商业模式依赖于大规模用户数据收集,难以摆脱其盈利模式。
  • 有用户因 Android 系统更新破坏设置(如恢复默认快捷方式)而转向苹果。
  • 三星 S3 等安卓设备更新后重置用户设置,导致使用体验恶化。
  • Windows 10 更新后也频繁重置用户设置,引发用户不满。
  • 有用户因 Nexus 5 更新导致重要照片丢失且无法恢复,成为转向苹果的关键原因。
  • 用户在使用安卓设备时,因缺乏可靠备份机制而面临数据丢失风险。
  • 有用户认为,尽管谷歌存在可靠性问题,但用户自身也应承担数据备份责任。
  • 谷歌曾公开承诺不关联用户行为与广告数据,但实际行为与承诺相悖,缺乏可信度。
  • 建议对科技公司和政客的承诺实施资产担保制度,以增强可信度。
  • 有用户在使用多台 Pixel 手机后,发现其寿命普遍仅 1-2 年,且维修性极差。
  • Pixel 手机虽有长期系统支持,但硬件耐用性差,不适合数字游民等高使用强度人群。
  • 所有出现故障的 Pixel 手机理应处于保修期内并获得快速更换服务。

How to make the Framework Desktop run even quieter #

https://noctua.at/en/how-to-make-the-framework-desktop-run-even-quieter

Framework Desktop 是一款采用 AMD Ryzen AI Max APU 的小型化台式电脑,凭借强大的集成显卡和高达 96GB 的内存池支持,在 AI 与深度学习任务中表现出色。作为其合作伙伴,Noctua 为其提供了 NF-A12x25 风扇与风扇导流罩,有效降低系统噪音并保证散热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升静音效果,Noctua 设计了定制化的侧板与导流罩组合。其中,侧板采用专为安全合规设计的 Noctua 风扇格栅,孔径小于 5mm,符合小型独立电器的 EMC 安全标准。搭配漏斗形导流罩,可最大化利用侧板边缘开口,显著优化气流与噪音表现。

实测显示,在相同 APU 温度下,新设计使风扇在 50% 转速时噪音降低约 7 dB(A),高转速时也降低 5 dB(A)。尽管该定制部件暂不量产,但 Noctua 已将 3D CAD 文件发布在 Printables.com,供用户自行 3D 打印使用。

此外,测试还对比了其他升级方案:

  • 更换为 NF-A12x25 G2 风扇可降低 1–1.5 dB(A) 噪音,但最大转速仅 1800 RPM,牺牲了高负载下的性能冗余。
  • 增加一个 NF-A8 PWM 排气风扇虽略有降温,但噪音增加,不推荐用于追求静音与效率平衡的用户。

结论:若用户拥有 3D 打印设备,更换为 Noctua 定制侧板与导流罩是目前最有效的静音优化方案。其他升级手段效果有限或得不偿失。


HN 热度 329 points | 评论 140 comments | 作者:lwhsiao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66039

  • 3D 打印机噪音问题可通过更换为 24V 兼容的工业级静音风扇来解决,这类风扇在 Mouser 或 Newark 等平台可找到,价格仅为 Noctua 同类产品的一半至四分之一,且在风量和噪音水平上表现良好。
  • 静音风扇的选择需关注静压性能,低静压风扇在面对管道或散热片等阻力时,实际风量会显著下降,因此仅看 CFM 值可能产生误导。
  • Noctua 风扇在音质和性能上表现优异,实际使用中能明显降低系统噪音,甚至使硬盘运转声更突出。
  • 希望 Noctua 能扩展到更多生活场景,如空调、家用风扇、汽车空调等,以显著提升日常生活的静音体验。
  • 城市中持续的低频噪音对健康有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压力、睡眠障碍甚至心血管问题,但目前法规仅针对高分贝噪音,对日常设备的背景噪音缺乏监管。
  • 城市噪音主要来源包括醉酒学生、摩托车、家用电器的提示音(如微波炉、洗衣机)等,这些声音在特定情境下(如带婴儿出行)尤为令人困扰。
  • 与上海相比,纽约的噪音环境极为恶劣,包括食物摊贩发电机、空调外机、汽车和公交车等,令人难以忍受。
  • 在纽约市中心居住时,即使窗户对着封闭庭院,噪音依然严重,反映出城市环境对声音的强烈反射与累积效应。
  • 噪音污染治理应优先考虑持续性低音和非突发性噪音,例如汽车防盗报警长时间鸣响、摩托车改装排气系统等行为应受到更严格管控。
  • 通勤时佩戴耳塞是应对地铁等高噪音环境的有效方式,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可能对听力造成不可逆损伤。
  • 世界上存在一些极其安静的地区,安静到能听见自身血液流动的声音,提醒人们安静环境本可存在,但当前社会对噪音容忍度过高。

U.S. investors, Trump close in on TikTok deal with China #

https://www.wsj.com/tech/details-emerge-on-u-s-china-tiktok-deal-594e009f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特朗普总统在与中国就 TikTok 交易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将 TikTok 的禁令推迟至 12 月。计划中,TikTok 在美国的业务将由一个投资者财团控制,该财团包括甲骨文公司(Oracle)、银湖资本(Silver Lake)和安德森 - 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这一框架正在美国和中国的谈判中不断完善,讨论在马德里进行,新的美国公司将会运营 TikTok,投资者将持有大约 80% 的股份,而中国股东则持有其余股份。此外,这家新公司将有一个美国主导的董事会,其中一名董事由美国政府指定。

由于对 TikTok 的国家安全担忧,特朗普政府多次延迟禁令,并与中国进行复杂的经济和贸易谈判,涉及包括 Nvidia 向中国出口芯片等问题。现有的美国用户将被要求转移到 TikTok 新建并正在测试的应用程序中。TikTok 的工程师将会重新创建一套内容推荐算法,使用字节跳动(ByteDance)母公司授权的技术。甲骨文公司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将在其位于德克萨斯州的设施中处理用户数据。

关于 TikTok 算法的处理是这一交易中的一个关键难点,因为这被视为公司最有价值的部分。特朗普在白宫外表示:“我们达成了 TikTok 的交易,我将于周五与习近平主席确认一切。” 这一交易的框架在马德里贸易谈判中逐步成形,并自今年春季以来一直在考虑之中。双方在 1 月份开始讨论,特朗普当时表示将通过达成交易来拯救 TikTok,防止其在 2024 年法律下停止运营。

字节跳动的现有投资者,如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KKR 和 General Atlantic 也将成为新公司的股东。根据去年通过的一项美国法律,字节跳动的中国股东的股份将减少至 20% 以下,以符合美国法律要求的交易条件。中国网络监管部门的副主任王景涛在马德里对记者表示:“双方在解决 TikTok 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

不过,美国和中国的官员仍然担心交易的国家安全影响。关于中国控制的应用程序被 170 万美国人使用的担忧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尽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试图禁止 TikTok,但他在去年的选举中改变了立场,利用这一应用来接触年轻选民。

字节跳动在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长约 25%,达到了 910 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以外的业务。随着美国交易前景的改善,字节跳动的内部估值在 8 月份创下 3300 亿美元的纪录。字节跳动的股份并未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但该公司一直在定期回购员工和投资者持有的股份。


HN 热度 320 points | 评论 354 comments | 作者:Mgtyalx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67643

  • 有人质疑该交易是否是保守派政府为控制社交平台以推广其意识形态的政变,认为从推特到 TikTok,权力正被保守势力掌控。
  • 有人指出,这不仅是意识形态控制,更是为富有的政治盟友(如马克·安德森和本·霍洛维茨)谋利的手段。
  • 有人认为,美国政府介入 TikTok 的真正目的,是将其变成右翼意识形态的传播机器。
  • 有人表示,相比美国保守派政府,更愿意接受中国对平台的控制。
  • 有人指出,拜登政府签署相关法案是错误的,应像特朗普时期那样直接处理,但拜登的介入使局势更加复杂。
  • 有人反驳称,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已推动 TikTok 禁令,不能将责任完全归于拜登。
  • 有人讽刺地指出,TikTok 用户可能并不关心或了解其背后的公司,如 Oracle,但这些用户仍具有投票权。
  • 有人调侃,Oracle 作为管理方,其地位甚至比中国更令人担忧。
  • 有人用讽刺语气表示,相比 Larry Ellison,金正恩反而显得更有人性。
  • 有人指出,TikTok 用户协议赋予 Oracle 无限的版权和再分发权利,甚至包括用户后代的权益。
  • 有人认为,Oracle 是比中国更不可信的管理方,但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
  • 有人讽刺地表示,Oracle、IBM 和 Salesforce 等公司都是“有毒科技”公司,选择它们并无本质区别。
  • 有人指出,TikTok 的交易更像是“组织找到了他们”,而非“他们找到了组织”,暗示背后有深层利益关系。
  • 有人认为,TikTok 的算法将被重新设计以符合美国法律,但是否允许在美国以外竞争尚不明确。
  • 有人质疑为何要设立政府任命的董事会成员,认为这可能成为政府干预其他社交媒体的先例。
  • 有人推测,特朗普可能通过政府任命的董事获得对 TikTok 的持续影响力,以获取政治对手数据或进行内容审查。
  • 有人讽刺指出,美国反对中国干预 TikTok,却支持美国政府干预,这是双重标准。
  • 有人调侃,美国政府对 TikTok 的监管,就像“保护国家意识形态防火墙”一样,需要警惕“德国虚无主义者”的威胁。
  • 有人指出,强制使用特定公司(如 Oracle)的基础设施,对该公司而言是巨大的商业利益。
  • 有人认为,TikTok 的美国版将与全球版分离,仅限美国用户使用,可能无法在海外竞争。

Alibaba’s new AI chip: Key specifications comparable to H20 #

https://news.futunn.com/en/post/62202518/alibaba-s-new-ai-chip-unveiled-key-specifications-comparable-to 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平头哥发布新一代 AI 芯片 PPU,其关键参数全面超越英伟达 A800,与 H20 芯片相当。该芯片配备 96GB HBM2e 显存,接口支持 PCIe 5.0×15,互连带宽达 700GB/s,功耗为 400W,性能表现优异。在由中国联通主导的“三江源绿色电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中,平头哥芯片已签署 1,024 台设备订单,合计 16,384 块计算卡,算力达 1,945P。此外,项目还涉及中科院、北京京泰、中昊芯等多家国内 AI 芯片企业,总算力规模达 5,481P(含已签与拟签项目)。该进展标志着中国在高端 AI 芯片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有望减少对海外技术依赖。


HN 热度 238 points | 评论 252 comments | 作者:dworks | 1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73747

  • 中国要求科技公司取消对 NVIDIA AI 芯片的订单,此举既是对国内芯片市场的支持,也是为应对美国技术封锁而采取的战略性举措。
  • 该政策旨在推动国内芯片产业自主化,促使企业转向使用国产硬件并减少对 CUDA 等美国技术的依赖。
  • 中国此举向全球释放信号,表明其正努力打造可替代美国技术的本土生态系统,未来可能成为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 有人认为此举更多出于贸易战争和民族主义动机,而非技术上的完全自信,且短期内难以真正替代美国高端芯片。
  • 中国虽在芯片制造上面临光刻机等关键技术瓶颈,但凭借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巨额研发投入,正在快速追赶。
  • 尽管中国在先进制程上仍落后于美国,但其在电力资源、数据中心规模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和巨额资金投入,正在构建本土 AI 芯片生态,尽管软件生态建设仍需多年时间才能与 NVIDIA 抗衡。
  • 中国限制 NVIDIA 芯片进口,可能短期内拖慢其 AI 模型发展速度,但长期将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独立。
  • 中国在 AI 芯片领域的发展,有助于促使 NVIDIA 提升自身竞争力,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市场。
  • 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追赶并非依靠窃取技术,而是通过大量人才储备、持续研发投入和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实现。
  • 即使中国芯片性能暂时落后,但其在电力成本、数据中心规模和数据资源方面的优势,仍能支撑 AI 技术的持续发展。
  • 中国通过政策推动,正逐步建立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 AI 产业链,未来有望形成独立于美国的技术体系。

Hacker News 精彩评论及翻译 #

Things you can do with a Software Defined Radio (2…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263749

I got a walkie talkie set as a Christmas present when I was 8. Which was kind of an evil thing to do given I had no siblings or friends to play with. One day I turned one set on and listened for a while and I thought I heard someone talking behind all the static noise. So I said something and was shocked to hear the voice talking back to me. Fast forward a few decades, next week is my wedding and that voic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adio is my best man.

tedggh

我八岁时收到了一对对讲机作为圣诞礼物。考虑到我当时没有兄弟姐妹或朋友可以一起玩,这真有点恶作剧。有一天,我打开了一台对讲机,听了一会儿,感觉好像在嘈杂的静电噪音中听到了有人在说话。于是我说了几句话,结果震惊地听到那个声音回应了我。好几十年过去了,下周就是我的婚礼,而对讲机另一端那个声音,就是我的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