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Hacker News Top Stories #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投资英特尔10%股份,资金部分来自CHIPS法案,英特尔计划2030年在美国建成芯片工厂。
- Manim是用于制作解释性数学视频的动画引擎,支持代码控制动画,社区版本更稳定,适合大多数用户。
- 作者因隐私考虑从Gmail迁移到Mailbox.org,使用imapsync工具成功转移所有邮件,并设置了邮件转发和过滤器。
- Cloudflare推出首个基于QUIC协议的媒体传输CDN服务MoQ,支持直播测试,当前处于技术预览阶段。
- Nitro是一个轻量级初始化系统和进程监控器,适用于多种Linux环境,支持简单配置和高效事件驱动。
- Librebox是开源的Roblox兼容游戏引擎,运行Luau语言,目前实现了基础功能,未来计划增加物理和网络支持。
- Bluesky因密西西比州新年龄验证法阻止该州IP访问,引发关于儿童保护与隐私的广泛讨论。
- 美国调查人员使用计算机欺诈法起诉泄露空难视频给CNN的行为,引发对法律滥用和公众利益的争议。
- Evidlo/xsl-website展示如何利用XSLT和CSS构建无需JavaScript的静态网站,支持一致的页面主题和高级功能。
Waymo granted permit to begin testing in New York City #
https://www.cnbc.com/2025/08/22/waymo-permit-new-york-city-nyc-rides.html
Waymo,Alphabet 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已获得纽约交通部颁发的首个许可,开始在纽约市进行测试。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宣布,这是该市首次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Waymo 将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市中心测试多达八辆车,测试将持续到九月底,并且有可能延长。根据纽约州法律,公司必须有一名司机在车内操作。亚当斯表示,纽约市是一个技术友好的行政区,始终在寻找创新的方法安全地推动城市发展。纽约市自豪地欢迎 Waymo 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测试这项新技术,因为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将城市进一步推向 21 世纪的第一步。
两个月前,Waymo 表示已提交在纽约市测试其汽车的许可申请,并且有一名训练有素的专家在车内。Waymo 已在全国范围内扩展其服务,今年在奥斯汀启动,并在三月扩大了旧金山地区的运营。Waymo 还计划将自动驾驶汽车带到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并最近表示将开始在费城运营,进一步进入东北市场。Waymo 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在五月份超过了 1000 万次机器人出租车行程。
多年来,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一直寻求将他们的技术引入纽约市,Waymo 在 2021 年也尝试过。当时,公司在城市的某些区域推出了一些汽车,用于手动驾驶和数据收集。纽约市也表达了将自动驾驶汽车引入城市的兴趣。去年,亚当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安全要求,以负责任地在城市进行测试,并开放了许可计划。作为许可的一部分,Waymo 必须定期与交通部会面并报告数据,并与执法和紧急服务紧密合作。
HN 热度 570 points | 评论 574 comments | 作者:achristmascarl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6949
- Waymo 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测试区域表现比大多数人类司机更安全
- 提高驾照获取难度不如增加吊销驾照的容易度来减少危险驾驶行为
- 许多危险驾驶者并非技术不佳,而是不遵守交通规则或酒后驾车
- 通过技术手段如安装呼吸式酒精检测器来防止被吊销驾照的人驾车
- 有些人可能会无视吊销驾照的处罚,但存在因驾驶被吊销驾照而入狱的风险
- 如果吊销驾照的处罚更加严厉,许多人可能不愿意冒险
- 有些地区因为法律宣传不足或习惯问题,导致交通规则被忽视
- 通过设置标志来提醒和规范交通行为比罚款更有效
- 交通执法减少导致超速和危险驾驶行为增加
- 由于警察数量减少,一些城市交通执法能力下降
- 需要更多的警察来监控交通,否则难以实施驾照吊销制度
- 车辆可以通过车牌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监控和执法
- 广告业的跟踪技术比执法部门更先进
- 需要一个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限制人们驾车
- 在解决公共交通问题之前,也可以尝试解决危险驾驶问题
- 人们需要驾车去工作、接送孩子和购物等,而饮酒不是必需的
U.S. government takes 10% stake in Intel #
https://www.cnbc.com/2025/08/22/intel-goverment-equity-stake.html
美国政府在 2025 年 8 月 22 日宣布,已获得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 10% 的股份,这是特朗普政府加强对美国企业控制的最新举措。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政府投资 89 亿美元购买了约 4.333 亿股英特尔股票,每股价格为 20.47 美元,低于当前市场价格。其中,57 亿美元来自之前已批准但未支付的 CHIPS 法案下的拨款,32 亿美元来自政府用于制造安全芯片的单独奖励计划。
政府还拥有额外购买 5% 英特尔股份的权证,如果公司不再拥有其代工业务的多数股权。英特尔表示,美国政府不会拥有董事会席位或其他治理权利。英特尔 CEO 李普-布·谭表示,作为唯一在美国进行先进逻辑研发和制造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致力于确保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美国制造。
特朗普总统表示,政府应该获得公司约 10% 的股份,他认为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交易。此举标志着美国工业政策的明显转变,政府在私营部门中扮演了积极角色。英特尔的技术被认为落后于为苹果、英伟达、高通、AMD 等公司制造芯片的台湾台积电。英特尔一直在俄亥俄州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一系列芯片工厂,计划在 2030 年开始运营。
HN 热度 569 points | 评论 674 comments | 作者:givemeethekeys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9773
- 政府在救助企业时应持有股份,以增加企业成本,避免道德风险
- 反对政府救助企业,认为会创造道德风险,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 认为没有新企业能填补英特尔破产后的市场空缺,政府投资是必要的
- 怀疑马斯克或其他人是否会购买英特尔资产并尝试进入芯片制造业务
- 政府投资英特尔是为了防止其破产带来的灾难,与阻止新竞争者无关
- 认为政府的投资更像是战略投资或接管,而非纯粹的救助
- 政府的补贴和资助可以让公司承担风险,创造就业,推动创新
- 认为政府从公司利润中获益是人们忽视的一点,可能导致道德风险
- 政府投资应支持公共产品,而 CPU 不属于公共产品
- 政府持股可能增加道德风险和腐败,混合企业与政府利益是危险的
- 质疑普通纳税人如何从政府救助中获益
-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救助最终为财政部带来了利润
- 认为即使有利润,也需要考虑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 质疑救助是否从管理更好的公司中转移了利润
- 认为救助是由国会通过的,现在是总统直接救助
- 认为救助意味着特朗普取消了救助,英特尔没有得到资金
- 认为英特尔出售股份的价格低于市场价
- 认为英特尔没有以市场价格出售股份,政府支付的价格低于软银
Manim: Animation engine for explanatory math videos #
Manim 是一个用于精确编程动画的引擎,专为制作解释性数学视频而设计。该仓库最初是 3Blue1Brown 作者的个人项目,用于动画制作,视频特定代码可在此处找到。2020 年,一群开发者将其分支为社区版,目标是更稳定、测试更充分、更快响应社区贡献,以及对初学者更友好。有关详细信息,请查看此页面。
安装 ManimGL 的警告:这些说明仅适用于 ManimGL。尝试使用这些说明安装 Manim Community/manim 或反之亦然会导致问题。您应该首先决定要安装哪个版本,然后只遵循您所需版本的说明。
Manim 需要 Python 3.7 或更高版本,系统要求包括 FFmpeg、OpenGL 和 LaTeX(可选,如果您想使用 LaTeX)。对于 Linux,需要 Pango 及其开发头文件。直接安装 manimgl,尝试运行 manimgl。有关更多选项,请查看下面的使用 manim 部分。
如果您想对 manimlib 本身进行黑客攻击,请克隆此仓库,并在该目录中执行 pip install -e .来安装 manimgl。对于 Windows,需要安装 FFmpeg、LaTeX,并安装剩余的 Python 包。对于 Mac OSX,使用 homebrew 安装 FFmpeg 和 LaTeX,如果使用基于 ARM 的处理器,则需要安装 Cairo。
使用 manim,尝试运行 manimgl example_scenes.py OpeningManimExample,这将弹出一个窗口播放一个简单的场景。查看示例场景以了解库的语法、动画类型和对象类型。在 3b1b/videos 仓库中,可以看到所有 3blue1brown 视频的代码,尽管旧视频的代码可能与 manim 的最新版本不兼容。该仓库的自述文件还概述了如何设置更交互式工作流程的一些细节。
在 CLI 中运行时,一些有用的标志包括:-w 将场景写入文件,-o 将场景写入文件并打开结果,-s 跳到末尾仅显示最终帧,-so 将最终帧保存为图像并显示,-n
文档正在 3b1b.github.io/manim 进行中,还有一个由 @manim-kindergarten 维护的中文版:docs.manim.org.cn(中文)。
HN 热度 375 points | 评论 65 comments | 作者:pykello | 16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94071
- Manim 动画引擎与现代编码助手结合效果出色,能够通过简单的提示生成所需的解释性视频。
- Grant Sanderson 曾尝试使用 LLM 生成 manim 代码,但结果并不令人印象深刻。
- Grant 使用的 manim 分支与主流公共分支(manim-ce)差异较大,可能导致 LLMs 困惑。
- 一些框架尝试集成 VLMs 来审查 manim 动画和绘图,但效果并不理想。
- 最新代理在处理屏幕过渡等操作时成功率很高,可能是由于代理的大幅改进。
- 有人考虑为教育工作者创建一个网站,通过输入提示来生成视频,因为这种方法非常可靠。
- 已经有一些类似的尝试,但长期来看“一次性 LLM 动画”技术可能不可扩展。
- 有人正在尝试构建一个具有良好人工介入体验的 AI 动画应用,但使用的是 bevy 而不是 manim。
- Tiger AI Lab 的项目并不成功,结果并不好。
- Manim 被用于课堂展示,受到了认可,Grant Sanderson 对有人使用 Manim 感到兴奋。
- 3b1b 的动画和解释非常出色,但不清楚一个库如何能够动画化如此多的不同概念。
- 社区构建了许多基于核心原语的对象,为定制提供了良好的起点。
- 社区分支(manim-ce)可能更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 Grant 构建的项目非常精致,但更适合他自己的应用,社区版(manim-ce)则更适合其他人使用。
- Grant 自己推荐使用社区分支,并劝阻使用他自己的版本。
- Grant 继续维护原始版本没有争议,他乐于看到其他人在自己的分支中工作。
- 社区版(manim-ce)为非 Grant 用户做了所有必要的工作,使其变得有用。
- Grant 的版本文档不足,存在 bug 和怪癖,除非是 Grant,否则应该使用社区版。
Leaving Gmail for Mailbox.org #
https://giuliomagnifico.blog/post/2025-08-18-leaving-gmail/
作者 Giulio Magnifico 在 2007/2008 年开始使用 Gmail,但由于隐私考虑,决定停止向谷歌提供免费数据。他选择转向更注重隐私的邮件服务提供商,这意味着不再用个人数据“支付”服务,而是支付实际费用。在比较了 Mailbox.org、Proton Mail 和 Tutanota 三个服务后,他选择了 Mailbox.org,因为它提供了集成的 PGP 加密,并且可以使用外部 PGP。Mailbox.org 的基础计划提供 10GB 的邮件存储和 5GB 的云存储,价格从每月 2.50 欧元起(年付)。作者之前在 Gmail 上使用了大约 2.5GB 的存储,因此他认为每月支付两杯咖啡的价格以获得更高的隐私保护是值得的。
Mailbox.org 的网络界面简单而有效,作者认为它比 Gmail 更好,没有那么多无用的功能。在移动设备上也很好用。作者更喜欢使用文件夹而不是 Gmail 的“标签”,因为他可以直接将文件夹放在 Apple Mail 下的账户中。Mailbox.org 还提供了许多功能,包括存储、视频聊天、XMPP 聊天、任务列表、日历、联系人等,但作者并不关心这些。
为了将所有邮件从 Gmail 迁移到 Mailbox.org,作者使用了 imapsync 工具,并在迁移过程中排除了 Gmail 的“All Mail”文件夹以避免重复邮件。他还合并了[Imap]/Archive 文件夹到总的 Archive 文件夹中,因为 Apple 的 Mail 应用在 Gmail 上使用“存档”功能时会创建这个文件夹/标签。整个迁移过程耗时约 3 小时,期间作者通过日志监控进度。
为了简化过渡,作者在旧的 Gmail 账户上设置了转发到新的 Mailbox.org 地址,并在新的 Mailbox.org 账户上设置了过滤器,以标记从 Gmail 转发的邮件。这样他可以立即注意到这些邮件,并在它们出现时更新地址。
Mailbox.org 允许用户直接从网页导入 PGP 密钥,这对于在 iOS 浏览器上阅读和发送 PGP 加密邮件非常方便,因为 iOS 上没有合适的加密邮件应用。
HN 热度 320 points | 评论 347 comments | 作者:giuliomagnifico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7380
- 作者在 Gmail 20 周年时开始“去谷歌化”自己的生活,将 Gmail、日历、文档、云盘等谷歌服务替换为 ProtonMail、Obsidian 和自托管的 Immich。
- 有人提到使用 ProtonMail 时,如果只使用免费版,将无法使用第三方邮件客户端。
- 有人建议使用 Google Takeout 导出 YouTube 订阅和播放列表,然后通过 RSSguard 作为订阅查看器/媒体播放器。
- 有人分享了如何获取 YouTube 频道 ID 和播放列表 ID 的方法,以便在 RSS 阅读器中使用。
- 有人对 ProtonMail 的年度订阅模式表示担忧,认为可能会阻碍市场发展。
- 有人表示愿意为保护数据、隐私和自由支付费用,认为这是值得的。
- 有人提到 Hushmail 服务在订阅过期后无法恢复收件箱的问题。
- 有人强调为持续使用的服务付费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公司发展。
- 有人提到 GrapheneOS 支持 Pixel 8 Pro,但存在银行和 NFC 支付等权衡问题。
- 有人提到 OpenStreetMap 作为数据库被许多非谷歌商业服务使用,推荐了 CoMaps 和 OSMAnd 等应用。
- 有人推荐使用 brouter.de/brouter-web 作为导航引擎,并提到 GMaps WV 作为 Google Maps 的替代品。
- 有人提到 Calyx 是一个隐私友好的 Android 发行版,使用开源版本的谷歌服务,并能够在 Pixel 8a 上使用 NFC 支付信用卡。
The first Media over QUIC CDN: Cloudflare #
https://moq.dev/blog/first-cdn/
Cloudflare 宣布推出首个基于 QUIC 协议的媒体传输 CDN 服务,即 MoQ CDN。这项服务允许用户在 Cloudflare 的全球网络中测试 MoQ 技术。MoQ 是一种新兴的直播媒体传输标准,旨在取代现有的 WebRTC、HLS/DASH 和 RTMP/SRT 等技术。目前,这项服务处于技术预览阶段,免费且可能会发生变化。Cloudflare 提供了一个公共的 relay 端点供用户测试,并支持使用多种客户端库连接。
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中使用 web demo 或库来发布直播广播,例如使用 @kixelated/hang 库。同时,也提供了观看直播广播的方法,支持添加视频预览和音频播放。此外,作者还尝试了在浏览器中使用 AI 功能生成闭字幕,并使用 MoQ 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预览版本只支持旧草案的一小部分功能,没有身份验证、ANNOUNCE 支持和 Safari 支持,且用户体验尚未优化。如果这些限制是问题,用户可以选择运行自己的 moq-relay。作者鼓励其他 CDN 提供商如 Google、Akamai 和 Fastly 也采取行动,通过实际部署和使用来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协议。
作者强调,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因为它标志着 MoQ 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尽管 MoQ 的标准化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 Cloudflare 的行动表明,可以先发布产品,然后再进行标准化。作者呼吁业界更多地关注实际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争论和编码上。接下来,MoQ 技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重新实现 WebRTC、HLS 和 RTMP 等功能,并期待社区的参与和贡献。
HN 热度 279 points | 评论 113 comments | 作者:kixelated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7924
- moq.dev 的演示非常流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在手机上观看 Big Buck Bunny 演示时出现水平黑线,但在 PC 上没有问题
- 有用户在 Android Firefox 上遇到浏览器不支持的问题
- Safari 浏览器正在努力添加对 WebTransport 的完整支持
- 渲染到 canvas 元素可能会影响性能和功耗,尤其是与硬件加速的视频相比
- 通过 canvas 渲染可能会绕过视频自动播放的限制
- 所有操作都是硬件加速的,前提是 VideoDecoder 对编解码器有硬件支持
- 性能不会比
<video>
标签差,除非存在浏览器 bug - canvas 可能不如
<video>
在功耗上高效,特别是在长视频内容中 - 许多网站即使在高性能硬件和快速连接下也不是即时加载的
- 在某些设备上,如 Samsung S20,没有出现黑线问题
- 有用户在 MacBook Air M4 上体验到了快速且惊人的加载速度
- 有用户在 Samsung S24 Ultra 上也遇到了黑线问题
- 有用户在 OnePlus Ten 上使用 Chrome 时遇到闪烁的黑线问题
- 可能是由于手机 CPU 无法快速运行 WASM 代码导致的黑线问题
- 有用户在 MacBook Air M1 和 100 Mbps DSL 上也有类似的体验
- 有用户在 Android/Chrome 上没有遇到黑线问题,但全屏时视频比例不正确
- 管理视频比例和响应式页面布局是 CSS 中较为困难的部分
- 有用户对 CSS 的
aspect-ratio
属性表示怀疑,认为它在某些情况下不起作用 - 有用户对快速启动流媒体表示惊讶
- 有用户质疑 Media over QUIC 对媒体发布者或最终用户的益处
- MoQ 主要使开发者受益,而不是最终用户,它简化了功能实现和扩展
- QUIC 协议的流是独立的,即使一个流(如音频)丢失数据包,也不会阻塞另一个流(如视频)
- 有用户询问 QUIC 是否能解决音频和视频脱同步的问题
- 有用户提到 QUIC 协议的端到端延迟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协议不再是请求/响应模式
Nitro: A tiny but flexible init system and process supervisor #
https://git.vuxu.org/nitro/about/
Nitro 是一个轻量级且灵活的进程监控系统,也可以作为 Linux 系统的 PID 1 来使用。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四种场景:作为嵌入式、桌面或服务器用途的 Linux 机器的初始化系统;作为 Linux 初始化 RAM 文件系统(initramfs)的初始化系统;作为 Linux 容器(Docker/Podman/LXC/Kubernetes)的初始化系统;以及作为 POSIX 系统的无特权监控守护进程。
Nitro 的配置通过一个脚本目录进行,默认为 /etc/nitro(或者作为第一个命令行参数)。它需要内核支持 Unix 套接字,以及 tmpfs 或者另一个文件系统上的可写 /run。与其他系统相比,Nitro 的优势在于所有状态都保存在 RAM 中,无需技巧即可在只读根文件系统上工作;它采用高效的事件驱动、无轮询操作;在运行时不进行内存分配;在运行时不使用无界的文件描述符;只有一个单独的自包含的二进制文件,加上一个可选的用于控制系统的二进制文件;不需要编译配置步骤,服务是简单的包含脚本的目录;支持服务的可靠重启;提供每个服务或默认的可靠日志机制;支持跨多个服务的日志链;独立于正确设置的系统时钟工作;可以在 FreeBSD 的 /etc/ttys 上运行(设置文件描述符 0, 1, 2);当使用 musl libc 时,生成的静态二进制文件非常小。
Nitro 的服务目录结构包括 setup、run、finish、log 和 down 等文件,用于服务的启动、运行、结束、日志和停止。特殊服务如 LOG 和 SYS 用于日志服务和系统级别的设置和结束操作。Nitro 还支持参数化服务,允许通过符号链接或手动使用 nitroctl 启动服务。
Nitro 的操作模式包括系统启动、运行和关闭三个阶段。通过 nitroctl 工具可以远程控制 Nitro 实例,执行列出服务、启动、停止、重启等服务管理操作。Nitro 也可以通过接收信号来触发重新扫描配置、重启或关闭系统。
Nitro 可以作为 Linux 的 PID 1 直接启动,需要在 SYS/setup 中完成除 /dev 和 /run 之外的所有设置。在 Docker 容器中使用时,Nitro 可以被静态编译并轻松复制到容器中。在 FreeBSD 上,Nitro 可以通过在 /etc/ttys 中添加配置行来由 FreeBSD init 监控。
Nitro 的作者是 Leah Neukirchen,软件的开发得益于对 daemontools、freedt、runit、perp 和 s6 等先前系统的详细研究。Nitro 采用 0BSD 许可证授权。
HN 热度 234 points | 评论 88 comments | 作者:todsacerdoti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8530
- Nitro 是一个小巧但灵活的 init 系统和进程监控器,与 runit 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控制目录、无声明式依赖和日志处理方式,但 Nitro 提供了参数化服务和通过 nitroctl 重启或关机的能力。
- 有人对 systemd 持负面态度,认为它取代了 Unix,采取了类似大型机的方法,集成了过多的系统功能,但对于大型咨询公司来说却很有吸引力。
- 有人指出 systemd 解决了一些旧工具的问题,如 DNS 解析、init 系统、容器管理等,认为 systemd 虽然不完美,但比它所取代的工具要好得多。
- 有人坚持认为 init 系统不应该涉及容器生命周期管理、DNS 或日志管理,这些应该是独立的组件,而不是全部集成在 systemd 中。
- 有人强调 systemd 并不是 Unix 的替代品,project 和 service-manager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roject 包含多个组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 有人反驳说 systemd 并非被强加于人,而是在多个发行版中经过民主选择的,因为维护者厌倦了 systemd 之前难以维护的混乱状态。
Librebox: An open source, Roblox-compatible game engine #
https://github.com/librebox-devs/librebox-demo
Librebox 是一个开源的、与 Roblox 兼容的游戏引擎,它运行 Luau 语言,并旨在复制 Roblox 的公共 API,使得 Roblox 代码能够在 Librebox 引擎上运行。Librebox 赋予开发者对自己游戏的控制权,从代码到引擎,允许开发者使用熟悉的界面创建沉浸式游戏,并完全拥有自己的平台。
Librebox 目前处于演示阶段,实现了 Roblox API 的有限子集,包括基本场景渲染、光影、环境光、天空盒、游戏工作空间中的部件渲染、基本摄像机移动等。它基于“Libre-1”构建,未来将有所改变。Librebox 支持标准数据类型如 CFrame、Vector3、Color3、Random,以及 game、script、workspace 等实例系统,几乎完整的 Instance API(缺少:WaitForChild())和部分客户端服务。
Librebox 不使用任何 Roblox 源代码或资产,它只是复制了用于运行游戏的环境。开发者可以下载 Librebox 的发布版本,并期待在未来版本中加入用户输入服务和起始玩家,使 Librebox 成为一个实际的交互式引擎。目前,Librebox 支持 Windows 平台,但可以轻松移植到任何地方,其依赖项仅为“raylib”,而 raylib 已经是跨平台的。
未来,Librebox 计划增加物理支持、碰撞事件、网格支持、用户输入服务、图像渲染、屏幕 GUI、材料和更强的渲染能力,以及复制支持和服务器功能。Librebox 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完整的引擎,允许开发者使用 Lua 技能创建属于自己的游戏。
Librebox 的使用和文档将很快添加。对于构建依赖项,可以使用’build_dependencies.bat’脚本,构建引擎则使用 build_engine.bat。LibreboxPlayer.exe 支持三个参数:–no-place(不执行默认地点初始化脚本)、–target-fps(将 FPS 严格限制为某个值,默认为显示器刷新率)和–path(脚本路径)。Librebox 是版权免费的开源项目,它只是一个环境。
HN 热度 223 points | 评论 60 comments | 作者:libreboxdevs | 13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95147
- Librebox 目前仅在演示阶段,许多 API 特性尚未实现,尤其是服务器和网络功能
- 如果 Librebox 要发展,首先应该着手服务器和网络功能
- 希望 Librebox 不会被 Roblox 的法务团队打压,可能的用例是创建一个 Linux 原生客户端
- 该项目在法律上看起来非常合法,类似于 VLC Media Player 和 NES 模拟器
- 只要不涉及版权软件的分发和加密问题,模拟器在法律上是合法的
- 在英国和美国等知识产权和计算机滥用法律严格的国家,模拟器是合法的
- 日本将模拟器和游戏机改装视为非法
- 即使直接从 CD 或 DVD 运行,模拟器也可能需要 ROM 文件,这在日本是违法的
- 该项目可能只是重新实现了一些 Roblox API 的开源引擎,可能更适合创建 Roblox 到 Godot 的转换器
- 如果项目成功,Roblox 可能会采取行动,无论对错,都足以阻止大多数小型项目
- 开源部分是关键,许多在线的 Pokemon 和 World of Warcraft 克隆版存在,但无法全部取缔
- 成功的项目应该随时准备被取缔
- Pokemon Showdown 非常成功,似乎得到了 Pokemon 公司的默许
- 在实践中,没有社会能够克服“权力即是正义”的问题
- 律师关闭项目总比雇佣人来破坏你的膝盖要好
- 互联网将审查(无论是法律、道德还是其他)视为损害,并绕过它
- 实际的盗版行为也存在,直到它不再存在
- 该项目与 NES 模拟器的合法性相同,因为它基本上“模拟”了 Roblox 游戏代码运行的环境
- 只要实现方法的具体代码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在版权法下自由编写自己的代码来执行 Java API 中的任何方法
- NES 本身不包含代码,任何 NES 模拟器只要不附带软件或附带合法许可的软件(如自制软件)就是合法的
- 不需要做违法的事情也可能被法律费用压垮
- VLC 是法国的,所以美国关于软件专利的法律不适用于它
- 最高法院裁定 API 不能被版权保护,但 Roblox 仍可以禁止使用非官方客户端
-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 Discord 用户因使用非官方客户端而被禁止的案例
Bluesky Goes Dark in Mississippi over Age Verification Law #
https://www.wired.com/story/bluesky-goes-dark-in-mississippi-age-verification/
社交网络平台 Bluesky 宣布,由于美国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允许密西西比州执行严格的社交媒体平台年龄验证法律,该公司将阻止该州所有 IP 地址访问。这一决定意味着密西西比州居民将无法使用 Bluesky。该法律可能导致违反者每次违规罚款高达 1 万美元。
Bluesky 选择封锁整个州的访问,而不是冒险面临潜在的罚款。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技术、权力和文化的讨论,以及对社交媒体上儿童保护和隐私问题的担忧。评论者对密西西比州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法律并非真正为了保护儿童,而是为了压制立法者不希望儿童了解的信息,以及维护右翼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同时,也有人对 Bluesky 的决定表示支持,并计划加入该平台。
HN 热度 219 points | 评论 126 comments | 作者:BallsInIt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90886
- 法律像这样主要是出于政府控制言论的动机
- 英国的在线安全法案(OSA)和密西西比州的新法律非常不同,Bluesky 遵循 OSA,但密西西比州的法律要求 Bluesky 追踪儿童用户
- Bluesky 试图将 OSA 作为合理性的典范来批评其他审查法律
- Bluesky 是许多离开 Twitter 的神经质中年左派人士的聚集地
- 保守党通过了 OSA,而工党也深陷其中
- 两党都是最后一代不以互联网为母语的政治家的残渣,试图将互联网装入盒子中
- 双方都有机会成功实施这些法律
- 以“保护儿童”为名,美国人几十年来一直在上当
- 社交媒体应该像香烟一样进行年龄限制
- 如何像商店销售实物一样对网站进行年龄限制?
- 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我们不能拥有好东西的原因”
- 这些事件可能是为战争做准备
- TikTok 禁令是因为允许批评以色列而重新引入和通过的
- 以色列和 Luigi 让他们感到恐慌,他们完全失去了对叙事的控制
- Luigi 被完全控制,被变成了一个无害的梗
- 我参与了那个法案的工作,以色列游说团体并没有提供任何选票
- 从更广泛的社交媒体广告角度来看,加沙战争是一笔财务上的意外之财
- Bluesky 本应是一个包容性的去中心化网络,不排斥任何人,但实际上它还是一个美国社交网络公司
- Bluesky 能够排除整个州的人,显示了其与 nostr 的不同,后者更去中心化,更能抵抗国家级攻击
- 网站如何限制自己在一个州内?通过使用 IP 地理位置数据库来封锁看起来像是来自密西西比州的 IP
Computer fraud laws used to prosecute leaking air crash footage to CNN #
2025 年 8 月 22 日,Techdirt 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觉醒 AI”的战争如何成为公民自由的噩梦。文章指出,今年早些时候,一架军用直升机与一架客机在华盛顿特区的波托马克河上空相撞,导致 67 人死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调查导致这起空中相撞事故的原因,而弗吉尼亚州的当地调查人员却更关心谁将事故录像泄露给了 CNN。
文章提到,泄露的录像内容显然涉及公共利益,尽管政府可能有兴趣控制涉及联邦机构及其监管的事件录像的传播,但这不是大多数法院认为值得违反第一修正案的政府利益。幸运的是,政府还有其他选择。长期以来,联邦执法部门最常使用的选项是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CFAA)。这项宽泛的法律不仅允许检察官以联邦犯罪的名义起诉那些仅仅与服务/服务器等进行非预期互动的人,还允许公司基本上射击那些报告数据泄露、未加密服务器或可以被利用以显示比预期更多信息的粗心用户界面的信使。
CFAA 的作用已经有所减弱,减缓了其在联邦起诉中的滥用角色。不幸的是,还有许多写得草率的州法律可以完成 CFAA 不再能做的事情,正如 Nikita Mazurov 和 Shawn Musgrave 为 The Intercept 报道的那样。
文章中提到,大华盛顿机场管理局的调查员 Patrick Silsbee 在他的报告中写道,录像显示了只有在大华盛顿机场管理局的 CCTV 录像中才能找到的摄像机角度和视图。Silsbee 通过 CNN 最初未能将描述摄像机位置的 CCTV 文本进行编辑,推断出这段录像一定是由在警察调度中心工作的 MWAA 员工获得的。
文章还提到,MWAA 调度员工 Mohamed Mbengue 因违反弗吉尼亚州极其模糊的“计算机入侵”法而被控告。但是,将手机录制屏幕图像称为“入侵”需要一个极度渴望射击信使的人。这个词通常被理解为描述未经授权进入一个人不被允许进入的区域。Mbengue 在工作中,并且作为他的工作的一部分,完全有权访问这些录像。他录制并发送给 CNN 的行为,并不符合“入侵”这个词的任何合理定义。传播录像可能是违反政策的行为,但政策违规并不是刑事指控——这类事情可以以写报告和甚至合理的解雇所不能的方式,对一个人的生活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文章最后指出,当需要谨慎行事时,执法部门往往会故意“犯错”,以对被调查的任何人造成最大程度的伤害。而且,MWAA 调查人员似乎非常乐意对那些最多违反机构政策的人提出刑事指控。第二名调度员(Jonathan Savoy)被发现做了同样的事情(尽管没有将录像与 CNN 分享),并面临类似的指控,直到有人实际上行使了一些谨慎并拒绝继续案件。
HN 热度 217 points | 评论 103 comments | 作者:BallsInIt | 24 hours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91542
- 计算机欺诈法律被用来起诉泄露空难视频给 CNN 的行为
- 这鼓励了自我审查或所谓的“预期服从”
- YouTube 的审查制度变得更加严格
- Pepe’s Towing 公司抱怨 YouTube 删除了他们的视频,这些视频只是详细记录了大型事故车辆的救援过程
- 视频拍摄在公共财产上,有合作的警察、CALTRANS、当地消防部门等组织的配合,应受第一修正案保护,不违反 YouTube 的政策
- YouTube 的审查可能是为了防止企业尴尬,视频中模糊了所有可识别的信息
- 商业使用其他企业的标识进行广告宣传是不被允许的
- 他们不是用标识做广告,而是用业务操作的录像来推广业务,录像中包含了其他企业的标识,因为这些企业将标识放在了可能被偶然拍摄的地方
- 没有版权问题,所有图片都是由拖车公司员工拍摄的
- 没有商标问题,展示标识用于识别目的是合法的
- 没有客户混淆问题,很明显拖车公司不在瓜类业务中
- 没有商业秘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公开的事件,发生在公共财产上,有电视新闻报道
- 没有诽谤意图问题,拖车公司之所以在那里,是因为加州高速公路巡逻队叫他们来清理混乱,而不是因为有人不喜欢翻车的人
- 没有公开权问题,对于一辆报废的卡车来说
- 没有所有权问题,因为卡车司机没有与拖车公司签订合同;加州高速公路巡逻队这样做了
- 没有干扰警察的问题——警察叫来了拖车公司并引导他们到达现场
- 知识产权法在这里不适用
- 只是对 YouTube 的恐惧
- 如果视频的目的是涵盖拖车过程,那么没有必要包含具体的个人身份信息,因此移除这些细节似乎是合理的
- 无论 YouTube 的规定如何,这似乎都是一个好的做法
- 人们在西方何时会开始涌向 Telegram 群组(或类似的地方)以获取真正的信息,就像其他地方一样
- 在几乎所有的语境中,当有人说“真正的信息”时,几乎总是意味着“我喜欢或同意的信息”
- 显然,“真正的信息”在这里意味着“没有模糊的”。停止传播恐慌
- 用一个“私营部门”的国家监控和叙事控制平台换取另一个并没有太大的改进
- 公众根本不在乎,无论他们受到主流平台运营商的虐待有多严重
- 总会有少数人足够关心,拥抱去中心化、开源、良好的端到端加密,但他们是例外
- 你认为有多少美国人会自愿、永久地放弃自己的第四修正案权利以换取 5000 美元?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思想实验,当你回想起研究发现只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能说出所有三个政府部门,或者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能说出第一修正案保障的任何权利,除了言论自由。
Show HN: JavaScript-free (X)HTML Includes #
https://github.com/Evidlo/xsl-website
Evidlo/xsl-website 是一个公共代码仓库,展示了如何利用浏览器内置的 XSL 支持来构建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可以实现所有页面的共同主题,无需服务器端代码、静态网站生成器或 JavaScript。用户可以通过访问 index.xml(或其他 XML 文件)来浏览网站,浏览器会加载 XML 顶部指定的模板文件,并根据该模板文件描述的规则将 XML 中的自定义标签渲染为 HTML。此外,还有更高级的示例,展示了如何定义带有字段的模板,或在其他模板中使用模板。该项目包含 README.md 文件,提供了项目的详细信息和使用说明。代码主要由 XSLT(70%)和 CSS(30%)组成。
HN 热度 205 points | 评论 106 comments | 作者:Evidlo | 1 day ago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8271
- XSLT 可以用来避免在静态网页上复制粘贴头部/尾部模板,实现无需构建步骤的简单模板功能。
- 该方法不需要构建步骤、可在任何服务器上工作,并提供正常的 URL。
- 有关于从 HTML 规范中移除 XSLT 支持的讨论,因此作者展示了这个概念验证。
- SGML 或 XML 实体自 1986 年以来就已经存在,但浏览器从未支持过 SGML 解析器。
- 实体可能是 XML 声誉不佳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安全风险。
- 浏览器环境中,遵循同源规则可以减少安全风险。
- 浏览器有其他潜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与 SGML/XML 相比,JavaScript 和 CSS 的风险更大。
- 浏览器中的 CSS 可以包含 HTML 文本,但 CSS 本身并没有明确的语义或形式推理。
- 外部实体在浏览器中被禁用,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目录遍历预防措施来启用。
- 可以使用 CSS 替代 XSLT 实现类似的功能,但 CSS 只能用于装饰性内容,无法与内容交互。
- 可以通过 CSS 的
content
属性为内容提供可访问标签。
Hacker News 精彩评论及翻译 #
4chan will refuse to pay daily online safety fine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3582
Step 1, pass law.
Step 2, demand compliance.
Step 3, upon not hearing of compliance, levy fines.
Step 4, upon non payment of fines, declare in breach of (2).
Step 5, block site from UK using DNS, in the same manner as torrent sites etc.
5 was always the goal, 2 to 4 are largely just performative.
nickdothutton
第一步:立法。 第二步:要求遵守。 第三步:如果未见其遵守,予以罚款。 第四步:若未缴纳罚款,即宣布其违反(第二步)的规定。 第五步:使用DNS屏蔽该网站在英访问,方式与BT种子网站等类似。 第五步才是真正的目的,第二到第四步大多数都只是走个过场。
Why are anime catgirls blocking my access to the L…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67573
This is a usually technical crowd, so I can’t help but wonder if many people genuinely don’t get it, or if they are just feigning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to be dismissive of Anubis.
Sure, the people who make the AI scraper bots are go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actually do the work. The point is that they hadn’t, and this worked for quite a while.
As the botmakers circumvent, new methods of proof-of-notbot will be made available.
It’s really as simple as that. If a new method comes out and your site is safe for a month or two, great! That’s better than dealing with fifty requests a second, wondering if you can block whole netblocks, and if so, which.
This is like those simple things on submission forms that ask you what 7 + 2 is. Of course everyone knows that a crawler can calculate that! But it takes a human some time and work to tell the crawler HOW.
johnklos
这里的用户通常都很懂技术,所以我不禁想,究竟是真的很多人没明白,还是他们只是在假装不懂,以此来贬低 Anubis 这项技术。
当然,做 AI 抓取机器的人最终会找到办法破解它。关键在于,他们之前还没做到,而这个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效果很好。
当机器人开发者绕过一种方法时,新的“非机器人验证”方法也会随之出现。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出现一种新方法,让你的网站能安全一两个月,那可就太好了!这总比每秒处理五十个请求,同时还得纠结要不要封禁整个网段,以及如果封禁的话,该封哪个要好得多。
这就像提交表单上那些简单的验证问题,比如问你“7+2等于几”。当然我们都知道,爬虫完全可以计算出答案!但这需要花费人类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告诉爬虫该怎么做。
AnduinO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55114
I made it half way down the page before I realized this wasn’t “ArduinOS”.
I can’t be the only one.
newfocogi
我看到页面一半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不是“ArduinOS”。我不可能是唯一一个吧?
Pixel 10 Phone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64579
The people at Google seem to think much more like me than the people at Apple.
There are 3 primary decisions Google made that click with me, while Apple’s choices are a mystery to me:
1: When I put a Pixel on a table, it sits there stable. Because the backside is symmetrical. When I put an iPhone on a table, it wobbles.
2: When I sort my photos on a Pixel, I sort them in folders. The “camera” folder is where the unsorted photos are. When I sit in a bus or in a cafe, I go through it and sort the new photos into folders. This seems impossible on iPhones. Everything stays in the main folder forever. You can add photos to albums, but that does not remove them from the main folder. So there is no way to know which photos I have already sorted.
3: On Android I can use Chrome. Which means web apps can use the File System Access API. This makes web apps first class productivity applications I can use to work on my local files. Impossible on iPhones.
I’m sure people who prefer iPhones have their own set of “this clicks with me on iPhones and puzzles me on Pixels” aspects?
Is this a “left brain vs right brain” type of thing? Do most HNers prefer Androids?
mg
谷歌的思维方式和我似乎更加合拍,而苹果的选择却让我感到很困惑。
谷歌有几项决策让我深有同感,而苹果的选择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
当我把一台Pixel手机放在桌上时,它会很稳固地立着,因为它的背面是完全对称的。而当我把iPhone放在桌上时,它总是会摇晃。
-
在Pixel上整理照片时,我是通过文件夹来管理的。“相机”文件夹里就是待整理的照片。无论是在公交上还是在咖啡馆,我都可以浏览并把这些新照片归档到不同的文件夹里。但iPhone似乎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照片永远混在主文件夹里。虽然你可以把它们加入“相簿”,但这并不会把它们从主文件夹中移除,所以你根本分不清哪些照片已经整理过了。
-
在Android上,我可以使用Chrome浏览器,这意味着网页应用可以使用文件系统访问API。这让网页应用能成为一流的“生产力工具”,让我可以直接操作本地文件。这在iPhone上是无法实现的。
我敢肯定,那些偏爱iPhone的用户,也有一套让他们感觉“在iPhone上特顺手,在Pixel上别扭”的体验吧?
这难道是“左脑右脑”式的思维差异问题吗?大多数的Hacker News读者是不是更喜欢安卓手机?
U.S. government takes 10% stake in Intel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90406
Ironic, Western politicians thought opening up to trade with China would lead to it adopting a Western model of government. Instead it’s lead to the USA adopting the Chinese one.
sobiolite
真是讽刺,西方政客以为与中国开放贸易会促使中国采纳西方的政治体制,结果却是美国采用了中国的模式。
Electricity prices are climbing more than twice a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32597
Meanwhile the administration’s no-talent political-appointee lackies are:
Warping the EPA to cancel green grants, https://www.nytimes.com/2025/08/05/climate/epa-cancels-solar-energy-grants.html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9290
Mis-using the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to deny solar & wind, requiring them to nonsensically prove they are more energy dense than gas and coal. https://heatmap.news/sparks/interior-department-wind-solar-land-use
The taken-over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is now adding new rules for setbacks to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The FAA is being steered towards investigating whether windmills are safe for airplanes?!?! It’s all made up fantasy nonsense, top to bottom.
Meanwhile tariffs are going to make it much more expensive to build any kind of energy plant.
It’s a broadscale attack on building efficient clean power, making it as hard as possible to do good and to tackle this crisis efficiently. https://www.nytimes.com/2025/08/07/climate/trump-wind-solar-power-projects.html https://www.rollingstone.com/politics/politics-features/trump-war-solar-blocking-green-power-1235404339/
There’s an latin term term for people who actively obstruct humanity, Hostis Humani Generis. Bad for humanity.
jauntywundrkind
与此同时,行政部门那些庸碌无能的政治任命走狗们正在:
扭曲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取消绿色能源补贴,https://www.nytimes.com/2025/08/05/climate/epa-cancels-solar-energy-grants.html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9290
滥用内政部来否决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要求它们荒谬地证明其能源密度高于天然气和煤炭。https://heatmap.news/sparks/interior-department-wind-solar-land-use
被接管的运输部现在正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增设新的退后距离规定。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被引导去调查风车是否对飞机安全?!?!?从上到下,全都是编造的鬼话,彻头彻尾的幻想。
与此同时,关税将让建设任何能源发电厂的成本变得高得多。
这是一场针对建设高效清洁能源的全面攻击,目的是让做好事变得极其困难,并阻碍我们有效地应对这场危机。https://www.nytimes.com/2025/08/07/climate/trump-wind-solar-power-projects.html https://www.rollingstone.com/politics/politics-features/trump-war-solar-blocking-green-power-1235404339/
对于积极阻碍人类的人,有一个拉丁语术语:Hostis Humani Generis(人类之敌)。反人类。
Go is still not good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3245
I’ve been using Go more or less in every full-time job I’ve had since pre-1.0. It’s simple for people on the team to pick up the basics, it generally chugs along (I’m rarely worried about updating to latest version of Go), it has most useful things built in, it compiles fast. Concurrency is tricky but if you spend some time with it, it’s nice to express data flow in Go. The type system is most of the time very convenient, if sometimes a bit verbose. Just all-around a trusty tool in the belt.
But I can’t help but agree with a lot of points in this article. Go was designed by some old-school folks that maybe stuck a bit too hard to their principles, losing sight of the practical conveniences. That said, it’s a feeling I have, and maybe Go would be much worse if it had solved all these quirks. To be fair, I see more leniency in fixing quirks in the last few years, like at some point I didn’t think we’d ever see generics, or custom iterators, etc.
The points about RAM and portability seem mostly like personal grievances though. If it was better, that would be nice, of course. But the GC in Go is very unlikely to cause issues in most programs even at very large scale, and it’s not that hard to debug. And Go runs on most platforms anyone could ever wish to ship their software on.
But yeah the whole error / nil situation still bothers me. I find myself wishing for Result[Ok, Err] and Optional[T] quite often.
blixt
从 Go 1.0 之前开始,我在每份全职工作中或多或少都在使用 Go。团队成员上手基础很简单,它运行得一直很稳定(我很少担心会更新到最新的 Go 版本),它内置了大多数有用的功能,编译速度快。并发处理有点棘手,但如果花点时间研究它,用 Go 表达数据流会很直观。类型系统大多数时候都非常方便,尽管有时有点啰嗦。总之,它是我工具箱里一件值得信赖的工具。
但我还是忍不住同意文章中的许多观点。Go 是由一些老派人士设计的,他们可能过于坚守自己的原则,而忽略了实际的便利性。话虽如此,这只是我的_一种感觉_,而且如果 Go 解决了所有这些怪癖,它可能会变得更糟。公平地说,在最近几年,我看到他们在修复怪癖方面变得更宽容了,比如我曾经一度认为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泛型或自定义迭代器之类的东西。
不过,关于内存消耗(RAM)和可移植性的观点,似乎更多是个人牢骚。当然,如果能更好那当然是好事。但 Go 的垃圾回收器在大多数程序中,即使规模巨大,也极不可能引发问题,而且调试起来也并不困难。此外,Go 可以在任何人希望发布其软件的众多平台上运行。
但说实话,整个错误处理(error/nil)的状况还是让我很困扰。我经常发现自己很希望能有 Result[Ok, Err] 和 Optional[T] 这样的功能。
Waymo granted permit to begin testing in New York …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8724
I live in one of the areas they are actively testing/training in. Their cars consistently behave better and more safely than most human drivers that I’m forced to share the road with.
As semi-autonomous and autonomous cars become the norm, I would adore to see obtaining a drivers license ratchet up in difficulty in order to remove dangerous human drivers from the road.
afcool83
我就住在他们积极进行测试的一个地区。他们的车表现一直比我不得不与之共享道路的绝大多数人类司机更好、更安全。随着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汽车逐渐普及,我非常希望能看到考取驾照的难度也相应提高,以淘汰掉危险的司机。
Left to Right Programming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43723
SQL shows it’s age by having exactly the same problem.
Queries should start by the FROM
clause, that way which entities are involved can be quickly resolved and a smart editor can aid you in writing a sensible query faster.
The order should be FROM -> SELECT -> WHERE, since SELECT commonly gives names to columns, which WHERE will reference.
You could even avoid crap like SELECT * FROM table
, and just write FROM table
and have the select clause implied.
Never mind me, I’m just an old man with a grudge, I’ll go back to my cave…
juancn
SQL因存在这个完全相同的问题而显得过时。查询应以FROM
子句开头,这样能快速确定涉及的实体,智能编辑器也能帮助你更快地写出合理的查询。顺序应该是FROM -> SELECT -> WHERE,因为SELECT通常会为列命名,而WHERE子句会引用这些列名。你甚至可以避免像SELECT * FROM table
这样的糟糕写法,直接写FROM table
,让SELECT子句隐含。别管我,我只是个心里有怨气的老头子,我要回我的洞穴了……
AWS CEO says using AI to replace junior staff is ‘…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73640
I completely agree.
On a side note.. ya’ll must be prompt wizards if you can actually use the LLM code.
I use it for debugging sometimes to get an idea, or a quick sketch up of an UI.
As for actual code.. the code it writes is a huge mess of spaghetti code, overly verbose, with serious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 risks, and complete misunderstanding of pretty much every design pattern I give it..
moi2388
我完全同意。
说点题外话.. 如果你们真的能用大语言模型(LLM)写出来的代码,那你们一定是提示词大师。
我有时用它来调试,获取一些灵感,或者快速地画一个UI的草图。
至于实际的代码.. 它写的代码简直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意大利面条式代码,过于冗长,有严重的性能和安全风险,而且对我给出的几乎所有设计模式都完全理解错了。
U.S. government takes 10% stake in Intel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90743
In general I would rather the government take a stake in corporations they’re bailing out. I think the “too big to fail” bailouts in the past should have come with more of a cost for the business, so on one hand I’m glad this is finally happening.
On the other hand, I wish it were a more formalized process rather than this politicized “our president made a deal to save america!” / “Intel is back and the government is investing BUY INTEL SHARES” media event. These things should follow a strict set of rules and processes so investors and companies know what to expect. These kind of deals should be boring, not a media event.
jjcm
总的来说,我宁愿政府在救助公司时能持有其股份。我认为过去的“大而不能倒”救助本应让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所以,一方面,我很高兴这终于发生了。
但另一方面,我希望这能有一个更规范化的流程,而不是这种政治化的“我们的总统做成了一笔拯救美国的交易!” / “英特尔回来了,政府正在投资,赶紧买进英特尔股票!”的媒体事件。此类交易应遵循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程序,以便投资者和公司能有所预期。这类交易应该是沉闷的,而不是媒体宣传炒作的事件。
Mark Zuckerberg freezes AI hiring amid bubble fea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72755
It almost seems as though the record-setting bonuses they were dolling out to hire the top minds in AI might have been a little shortsighted.
A couple of years ago, I asked a financial investment person about AI as a trick question. She did well by recommending investing in companies that invest in AI (like MS) but who had other profitable businesses (like Azure). I was waiting for her to put her foot in her mouth and buy into the hype.She skillfully navigated the question in a way that won my respect.
I personally believe that a lot of investment money is going to evaporate before the market resets. What we’re calling AI will continue to have certain uses, but investors will realize that the moonshot being promised is undeliverable and a lot of jobs will disappear. This will hurt the wider industry, and the economy by extension.
alsetmusic
他们为招募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而发放的创纪录奖金,看起来似乎有点短视。
几年前,我故意用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刁难了一位金融投资人士。她建议投资那些投资人工智能(如微软)但同时也有其他盈利业务(如Azure)的公司,回答得非常出色。我当时正等着她出错,或者盲目相信那些炒作。但她以让我钦佩的方式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市场调整之前,大量的投资资金将会蒸发。我们现在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将继续有其特定的用途,但投资者最终会意识到,那些被吹捧的“登月计划”是无法实现的,届时许多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这将损害更广泛的行业,并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The issue of anti-cheat on Linux (2024)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3069
This article gave me more appreciation for the stance of the Linux community.
So to sum up. Valorant’s anti-cheat, which the author sees something like an ideal solution:
-
starts up and loads its kernel driver on boot.
-
generates a persistent unique ID based on hardware serial numbers and associates this with my game account.
-
stays active the entire time the system is up, whether I play the game or not. But don’t worry, it only does some unspecified logging.
-
is somehow not a spyware or data protection risk at all…
xg15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欣赏Linux社区的立场。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Valorant》的反作弊系统近乎理想的解决方案:
- 在系统启动时启动并加载其内核驱动程序。
- 基于硬件序列号生成一个持久的唯一ID,并将其与我的游戏账户关联起来。
- 无论我是否在玩游戏,只要系统运行,它就持续保持激活状态。但别担心,它只进行一些未指明的日志记录。
- 不知怎的,它完全不是间谍软件或数据安全风险……
Mark Zuckerberg freezes AI hiring amid bubble fea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75026
These changes in direction (spending billions, freezing hiring) over just a few months show that these people are as clueless as to what’s going to happen with AI, as everyone else. They just have the billions and therefore dictate where money goes, but that’s it.
seu
短短几个月内就改变方向(投入数十亿、冻结招聘),这表明这些人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和大家一样一无所知。他们只是手握重金,所以能决定资金的去向,仅此而已。
Zedless: Zed fork focused on privacy and being loc…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65393
I’m glad to see this. I’m happy to plan to pay for Zed - its not there yet but its well on its way - But I don’t want essentially any of the AI and telemetry features.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I am not even using AI features much in my editor anymore. I’ve tried Copilot and friends over and over and it’s just not there. It needs to be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i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ipeline (Probably code reviews and RAG’ing up for documentation).
- I can kick out some money for a settings sync service. - I can kick out some money to essentially “subscribe” for maintenance.
I don’t personally think that an editor is going to return the kinds of ROI VCs look for. So…. yeah. I might be back to Emacs in a year with IntelliJ for powerful IDE needs….
pnathan
很高兴看到这个。我很乐意计划为 Zed 付费——虽然它还未上线,但进展顺利——但我不想有任何 AI 和遥测功能。
事实上,我现在在编辑器中已经很少使用 AI 功能了。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Copilot 及其同类工具,但它们还不够好。AI 功能需要处于软件开发流程中的不同位置(可能在代码审查和为文档检索增强生成时)。
- 我可以为设置同步服务付费。
- 我也可以付费订阅维护服务。
我个人认为,一个编辑器不太可能达到风险投资商所期望的那种投资回报率。所以……一年后,我可能会回到 Emacs,并用 IntelliJ 来满足强大的 IDE 需求……
“Remove mentions of XSLT from the html spec”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53117
A few things to note:
-
This isn’t Chrome doing this unilaterally. https://github.com/whatwg/html/issues/11523 shows that representatives from every browser are supportive and there have been discussions about this in standards meetings: https://github.com/whatwg/html/issues/11146#issuecomment-2759059949
-
You can see from the WHATNOT meeting agenda that it was a Mozilla engineer who brought it up last time.
-
Opening a PR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that it’ll be merged. Notice the unchecked tasks - there’s a lot to still do on this one. Even so, give the cross-vendor support for this is seems likely to proceed at some point.
spankalee
需要注意几点:
- 这不是谷歌单方面推动的。https://github.com/whatwg/html/issues/11523 显示,所有浏览器的代表都支持这一点,并且在标准会议中也讨论过这个问题:https://github.com/whatwg/html/issues/11146#issuecomment-2759059949
- 你可以从 WHATNOT 会议议程中看到,上次提出这个议题的是一位 Mozilla 工程师。
- 开启一个 PR 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被合并。请注意那些未完成的任务 - 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即便如此,鉴于获得了多家供应商的支持,这项功能似乎很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推进。
Lazy-brush – smooth drawing with mouse or finge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49160
An alternative that works very well for signatures too is Perfect Freehand (by the guy behind TLDRaw)
https://perfect-freehand-example.vercel.app/
NikxDa
Perfect Freehand(由 TLDRaw 背后的开发者制作)同样也非常适合用于签名。
https://perfect-freehand-example.vercel.app/
Mark Zuckerberg freezes AI hiring amid bubble fear…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73432
I have an overwhelming feeling that what we’re trying to do here is “Netflix over DialUp.”
We’re clearly seeing what AI will eventually be able to do, just like many VOD, smartphone and grocery delivery companies of the 90s did with the internet. The groundwork has been laid, and it’s not too hard to see 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This tech, however, is still far too immature for a lot of use cases. There’s enough of it available that things feel like they ought to work, but we aren’t quite there yet. It’s not quite useless, there’s a lot you can do with AI already, but a lot of use cases that are obvious not only in retrospect will only be possible once it matures.
miki123211
我强烈地感觉到,我们在这里试图实现的,就像是“用拨号网络看Netflix”。我们清楚地看到了AI最终能达到的成就,就像90年代许多VOD(视频点播)、智能手机和食品杂货配送公司预见互联网的未来那样。根基已经打好,未来的蓝图并不难看清。然而,这项技术对于许多应用场景来说远未成熟。如今这类技术已经足够多,让人觉得它本该能用上,但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那一步。它并非毫无用处,用AI现在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但很多时候,那些显而易见的用法,只有在技术更成熟之后才能实现。
AWS CEO says using AI to replace junior staff is ‘…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72862
In undergrad I took an abstract algebra class. It was very difficult and one of the things the teacher did was have us memorize proofs. In fact, all of his tests were the same format: reproduce a well-known proof from memory, and then complete a novel proof. At first I was aghast at this rote memorization - I maybe even found it offensive. But an amazing thing happened - I realized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memorize a proof without understanding it! Moreover, producing the novel proofs required the same kinds of “components” and now because they were “installed” in my brain I could use them more intuitively. (Looking back I’d say it enabled an efficient search of a tree of sequences of steps).
Memorization is not a panacea. I never found memorizing l33t code problems to be edifying. I think it’s because those kinds of tight, self-referential, clever programs are far removed from the activity of writing applications. Most working programmers do not run into a novel algorithm problem but once or twice a care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has more the flavor of a human-mediated graph-traversal, where the human has access to a node’s local state and they improvise movement and mutation using only that local state plus some rapidly decaying stack. That is, there is no well-defined sequence for any given real-world problem, only heuristics.
simpaticoder
在本科阶段,我修了一门抽象代数课。那门课非常难,老师要求我们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背诵证明。事实上,他所有的考试都采用相同的格式:背诵一个著名的证明,然后完成一个新颖的证明。起初,我对这种死记硬背感到震惊——我甚至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冒犯。但一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意识到,不理解一个证明,就不可能把它背下来!而且,完成那些新颖的证明需要用到同样的“组件”,而现在,由于它们被“安装”在了我的大脑里,我可以更直观地使用它们。(回想起来,我想这让我能够对步骤序列的树进行高效的搜索。)
死记硬背不是万能药。我从未觉得背诵“l33t”代码题有什么启发。我想这是因为,那种紧密、自指、巧妙的程序与编写应用程序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大多数在职程序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可能只会遇到一两次新颖的算法问题。应用编程更像是人为介入的图遍历:人类可以访问一个节点的本地状态,并只能利用该本地状态以及一个快速衰减的栈来即兴地进行移动和修改。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给定的现实世界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固定的步骤序列,只有启发式方法。
95% of Companies See ‘Zero Return’ on $30B Generat…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74805
Full disclosure: I’m currently in a leadership role on an AI engineering team, so it’s in my best interest for AI to be perceived as driving value.
Here’s a relatively straightforward application of AI that is set to save my company millions of dollars annually.
We operate large call centers, and agents were previously spending 3-5 minutes after each call writing manual summaries of the calls.
We recently switched to using AI to transcribe and write these summaries. Not only are the summaries better than those produced by our human agents, they also free up the human agents to do higher-value work.
It’s not sexy. It’s not going to replace anyone’s job. But it’s a huge, measurable efficiency gain.
jawns
坦白说,我目前在AI工程团队担任领导职务,因此,如果AI被视为能创造价值,这符合我的切身利益。
以下是一个相对简单的AI应用,预计每年将为我的公司节省数百万美元。
我们运营着大型呼叫中心,座席们之前每次通话后都要花3到5分钟手动撰写通话摘要。
我们最近改用AI来转录和撰写这些摘要。这些摘要不仅优于人工座席所生成的,还解放了他们,使其能够从事更高价值的工作。
它不够炫酷,也不会取代任何人的工作。但它带来了巨大且可衡量的效率提升。
AWS CEO says using AI to replace junior staff is ‘…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82050
“I think the skills that should be emphasized are how do you think for yourself? How do you develop critical reasoning for solving problems? How do you develop creativity? How do you develop a learning mindset that you’re going to go learn to do the next thing?”
In the Swedish schoolsystem, the idea for the past 20 years has been exactly this, that is to try to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reasoning, problem solving etc rather than hard facts. The results has been…not great. We discovered that reaso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is impossible without a foundational knowledge about what to be critical about. I think 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software development.
cambaceres
我认为应该强调的技能是: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推理能力?如何培养创造力?以及如何培养一种为迎接下一项任务而持续学习的思维模式?
在瑞典的教育体系中,过去20年的理念也正是如此,即尝试教授批判性思维、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硬性事实。结果并不理想。我们发现,如果缺乏对批判对象的基础知识,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就无从谈起。我认为软件开发也是如此。
Databricks is raising a Series K Investment at >$1…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959668
Regardless of the product and idea they had, a company that is 15 years old and raised 10+ billion dollars still needing to raise money after all this time is ridiculous.
Not being sustainable after all this time and billions of dollars is a sign company is just burning money, and a lot of it. wework vibes.
elAhmo
无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产品和理念,一家成立15年、融资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在这么多年后仍然需要继续融资,这简直是荒谬至极。
投入了这么多年和这么多资金,公司依然无法维持经营,这表明它只是在疯狂烧钱,而且是巨量的,简直就是WeWork的翻版。